您应该记住,以太网(带有 MAC 地址)和 IP(带有 IP 地址)是独立开发的。
据我正确理解,MAC 地址最初的目的是像我们今天使用“第 3 层”地址(IP 地址)一样使用;您可以说它们不打算与 IP 地址一起使用,而是用来代替IP 地址。(但是,如果我理解正确,IP 还不存在。)
另一方面,IP 并非旨在与以太网兼容。以太网不像今天那么重要,但它是当时许多不同的本地网络技术之一。
通过以太网发送 IP 数据包的必要性在很久以后才出现,因为已经有很多硬件使用 MAC 地址,而没有硬件使用 IP 地址。
用于通过以太网发送 IP 数据包的解决方案与用于通过 IPv6 网络发送 IPv4 数据包的解决方案相同:数据包被封装。
就像在 IPv4-over-IPv6 的情况下,您将需要两个不同的(目标)地址:一个用于“外部”协议(两个示例中的 IPv6 或 MAC),一个用于“内部”协议 (IPv4)。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互联网是这样创建的。为什么我们使用双地址而不是 IP 地址。
已经开发为与以太网兼容的协议不使用两种不同的地址,但 MAC 地址是第 3 层地址的一部分:
- 80 位 IPX 地址由 32 位(子)网络和 MAC 地址组成
- 最初 128 位 IPv6 地址旨在由 64 位(子)网络和 MAC 地址组成(在 IPv6-over-Ethernet 的情况下保留 16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