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标题:贝叶斯因子是否需要多重比较校正?
对于更多上下文,我正在计算非常多的似然比检验,并且我正在考虑如何处理多重比较校正。我认为贝叶斯因子可能会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如果我在贝叶斯因子证据量表中展示结果,那么我认为不需要更正吗?
使用 MCMC 为每个测试计算完整的贝叶斯因子是很困难的(但并非不可能——尽管我不确定如何真正选择先验),但是按照Wasserman (2000),BIC 似乎可以用来近似贝叶斯因子。所以它似乎解决了我的多重比较困难,我可以简单地将项添加到我的对数似然比中,将其取幂并将其称为贝叶斯因子,我可以无需校正即可呈现。
这似乎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所以我错过了什么?
我的观点是,它将推理步骤推给读者,而不是呈现贝叶斯因子证据(这当然正是我想要做的,从哲学上讲,我认为不需要为图像中的每个点分配一个精确的 p 值) - 但这可能会被审稿人接受吗?(应用在神经影像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