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层与第 3 层核心 - 使用 HP IRF

网络工程 设计 层2 生命值 第3层 3-com
2021-07-23 01:17:32

我工作的 SMB 组织正在迁移到 HP/3COM Comware L3 交换机,我们将实施标准的 Core>Distribution>Access 设计。

请参阅此图以进行说明:

网络设计图

在 Cisco 世界中,一直强烈建议使用路由协议在分布和核心之间建立第 3 层。主要是因为避免了由于 STP 导致的阻塞端口、更快的收敛/故障时间、L2 环路预防等。还允许跨 vlan 流量而无需将流量发送到核心。

我的问题是:当使用 IRF 可以在没有 STP 的情况下为核心提供高度冗余的第 2 层时,实施“第 3 层分发到核心”的做法是否适用于当今的 HP 世界?
我已经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在涉及使用 IRF 或等效物的特定核心时找不到明确的指导。

我在 L2 的易用性和广泛推荐的 L3 解决方案之间左右为难。非常感谢您的帮助。

编辑:

更多信息:在第 2 层示例中,我将使用 vlan 间路由标记流量一直到核心上的路由接口。这将允许我在核心上完成大部分配置,而不必将其复制到发行版 - 从而简化并减少人为错误(可能对访客 VRF 或安全策略有用)。HP 交换机规格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要求,因此更大的广播流量不是问题。

3个回答

直接来自思科的高可用性园区网络设计指南,L3 的优势在于:

– 更快地围绕链路或节点故障收敛。

– 增加了可扩展性,因为减少了邻居关系和网格。

– 更有效的带宽利用。

来自Cisco:高可用性园区网络设计指南 - 核心层

这些都是很好的理由,但您不会从其中任何一个中受益,因为您的设置不允许这样做。如果一个数据包到达你的分发节点,它只会有一个节点可以去下一个节点;您使用 IRF 的核心。没有一种路由协议足够智能,可以确定您有另一个(可能速度较低)连接组合您的 2 个内核。额外的跃点是透明的,需要一些手动干预(以某种方式)。

就个人而言,我认为虚拟化内核对您来说不是一个好主意。路径确定是不可能的,独立的设备操作被切断,你完全杜绝了智能路由的可能性。所有这些对于一个运行良好的网络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您可能有其他业务需求来决定此设计,但上面并未概述。

在 Cisco 世界中,一直强烈建议使用路由协议在分布和核心之间建立第 3 层。

这不仅仅是思科的世界,这是整个网络世界。网络工程师努力在尽可能多的情况下消除 STP,因为他们知道它带来的限制。现在推荐路由到接入层:

  • 考虑接入层中的 EIGRP/路由。

    与依赖 STP 解决收敛事件的设计相比,EIGRP 等路由协议在适当调整后可以获得更好的收敛结果。与经过时间考验的 L2/L3 边界分层设计相比,路由协议甚至可以获得更好的收敛结果。但是,这种设计替代方案会带来一些额外的复杂性(上行链路 IP 寻址和子网划分)和灵活性的损失。此外,该选项不像 L2/L3 分布层边界模型那样在现场广泛部署。

来自Cisco:高可用性园区网络设计指南 - 接入层调优

曾经有一个成语:“在你可以的地方切换,在你必须的地方路由”最近,已经完全翻转它的头上:

在你可以走的地方,在你必须的地方切换

大量企业交换机现在支持某种级别的路由。我们不能支持“我的设备不支持那个”,因为情况不再如此。

当使用 IRF 可以在没有 STP 的情况下为核心提供高度冗余的第 2 层时,实施“第 3 层分发到核心”的做法是否适用于当今的 HP 世界?

是的,绝对是。惠普的智能冗余框架只是另一种系统虚拟化技术,就像思科的 StackWise 和瞻博网络的虚拟机箱一样,只是涂上了不同的颜色,并贴上了“有史以来最具破坏性的技术”的标签。每个供应商都会吹嘘他们的产品比竞争对手好多少,但这不是游戏规则的改变者或任何值得写回家的东西。

隔离层3间的网络问题是远远不是孤立的二层生成树转发问题更简单,更易于管理,少的业务冲击。

第 3 层可用于“广播”或“点对点”类型的构造,以将当今的网络拼接在一起。您的故障隔离可以非常好,甚至可以降低到单个设备、单个 P2P OSPF 或 BGP 连接。可以在此处使用前缀列表过滤、ACL 和特定路由和 PBR。

第2个跨多个VLAN的跨越多个交换机这是一个传统的设计。如果您可以将第 3 层下推到接入交换机/ToR,您就可以省去麻烦,并使您的设计面向未来。

如果可能的话,我个人会去第 3 层访问层...

加上您的 SMB 组织,为什么您需要分布层和核心层?为什么不只使用具有整合分布/核心层的访问权限?

在更高层运行 layer3(静态或动态路由)。除了其他提到的好处之外,您还可以灵活地应用流量控制和 Q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