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解开“以太网”这个词

网络工程 以太网 术语
2021-07-11 00:48:56

我试图解开“以太网”这个词的常见用法

我相信当人们说“以太网”时,他们同时指的是两件事:

  • 协议
  • 传输线

这时有人说:

“数据通过以太网传输”

他们在说:

“数据通过 LAN/MAN 通过以太网/双绞线布线使用以太网协议传输”

或者更准确的定义是:

以太网 = 以太网协议

. . . AND 意味着使用以太网/双绞线电缆通过 LAN/MAN 进行传输

我知道以太网协议也是通过光纤使用的,也许这个定义更好:

以太网 = 以太网协议

. . . AND 表示通过 LAN/MAN 传输

根据我的理解,以太网协议通常仅用于 LAN/MAN,因此该协议默认暗示网络空间范围。

(注意:我已经阅读了以太网协议也可以通过 WAN 使用,但点对点/HDLC 更常见。)

还有一个额外的问题:“以太网”通常也意味着总线拓扑吗?(我不认为它确实如此,但仍然值得一问)

所以,你能帮我把单词本质与其相关词分开吗?那将非常有用!感谢您阅读

3个回答

这时有人说:

“数据通过以太网传输”

他们在说:

“数据通过 LAN/MAN 通过以太网/双绞线布线使用以太网协议传输”

不一定是真的。术语“以太网”是网络人员倾向于过载和/或滥用术语的受害者。如果有人说:

“数据通过以太网传输”

那么最安全的解释(没有进一步的上下文)是数据作为以太网 L2 帧的有效载荷传输。

以太网 L2 帧不必由 IEEE 802.3 PHY 传输。例如,考虑在 xDSL 上使用的 PPPoEoA。以太网帧在 ATM 信元中携带,然后由 xDSL PHY 传输。

以太网是在各种介质上运行的第 1/2 层协议系列,从最初的同轴总线到最新的光纤。以太网由 Robert Metcalfe 作为大学项目创建,现在由 IEEE 802.3 工作组维护。对于不同媒体上的各种速度,它有许多不同的标准。

HDLC 在(几乎)过时的 TDM 电路上运行。

实际上,上述所有内容。

以太网是一系列协议它们都使用数据链路层 (OSI L2) 的通用定义,但有一些变化。众多物理层变体 (OSI L1) 几乎涵盖了所有用例 - 用于廉价、灵活上行链路(包括单对)的双绞线铜线、用于中长距离互连的光纤、短双轴互连和背板。

受 ALOHAnet 的启发,以太网在 1970 年代最初是一种(单一)LAN 协议,其覆盖范围非常有限。它使用公共线路(“以太”),由每个节点接入,要求始终采用半双工模式。

从那时起,它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前的大多数限制都已被删除或大大扩展 - 速度高达 400 Gbit/s,链接可达 80 公里(官方)很容易获得。

今天,您可以将其视为 LAN、MAN、W​​AN(MAN 和 WAN 仅限光纤)、汽车(VAN?)和工业应用的几乎通用协议。它几乎取代了除 xDSL 之外的所有其他 WAN 解决方案。

“以太网”通常也意味着总线拓扑吗?

它的数据链路层形成了一个逻辑总线(您只需从单个接口发送正确寻址的帧,每个帧都找到到达目的地的路)。

物理层,几乎所有现代变体​​都使用点对点链路——没有共享线路或媒体仲裁 (CSMA/CD),没有半双工。只有无源光学变体使用带有 TDM 的物理总线拓扑来共享对上行链路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