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enbaum 指的是一种相当理论化且有些狭隘的网络视图。其中,每个连接(链接)可以是点对点(p2p)或广播(p2mp)。
p2p 链接只能连接两个节点 - 想想一条简单的串行线。一个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只会被另一端的节点接收。寻址是一种选择,但不是必需的。
使用广播链路,可以连接两个以上的节点——或者全部共享一条线路(共享介质),或者在两者之间使用某种集中器(集线器)。这也称为点对多点 (p2mp)。这样,一个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会被所有其他节点接收。显然,必须有某种寻址方式,但这可能发生在更高的网络层。
在现实生活中,它有助于查看特定技术。无处不在的以太网最初是物理层(10BASE5 和 10BASE2)中的广播网络——所有节点都接入共享电线(总线拓扑),任何节点发送的数据包都会被所有其他节点接收。每个数据包都有一个目标地址,没有寻址到接收器的数据包会被简单地忽略。
由于共享媒体在故障排除和利用现有双绞线布线时会变得很麻烦,因此共享电线被中继器集线器取代,所有分接头都被电力 p2p 链路 (10BASE-T) 取代。集线器注意在处理端(上层物理层)没有任何变化,但电气拓扑(下层物理层)从总线变为星形。
一个简单的广播网络(“冲突域”)只能在任何给定时间传输单个数据包,无论其大小如何 - 这不能很好地扩展。更大的网络被网桥或因此被交换机分割。那些在每个端口上将共享冲突域拆分为一个,并通过目标地址在它们之间选择性地转发。这样,许多数据包(帧)可以同时通过网络运行。这里,每条链路代表一个完整物理层 (L1) 的 p2p 连接。然而,寻址仍然贯穿始终,因此在数据链路层 (L2) 网络仍然是一种广播网络(尽管是选择性网络)。
广播网络是否由点对点链路组成?
它可能但不一定(例如 10BASE5 或 Wi-Fi)。
网络可以由点对点链路和广播链路组成吗?
是的 - 至少将“网络”作为更高层的术语。IP 网络 (L3) 可以使用各种更远的链路。甚至以太网也可以混合使用 p2p 和 p2mp L1 链路(例如,10BASE-T 和 10BASE5 连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