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杰因果检验的解释

机器算法验证 假设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
2022-02-09 22:54:46

我想澄清格兰杰因果关系如何/应该在实践中使用,以及如何解释测试给出的统计显着性。

另外,我想用“我们不知道”之类的东西来填写这张表,或者如果我们知道一些事情,我们知道什么(肯定不是因果关系,但可能是其他的东西?)。

                        X Granger cause Y sig.   X Granger cause Y not 
Y Granger cause X sig.                     ...                     ... 
Y Granger cause X not                      ...                     ...
1个回答

首先,您添加的来源几乎具有熟悉格兰杰(非)因果关系概念所需的一切(尽管我更喜欢学术百科的文章)。最关键的是,G-因果关系在实践中寻找答案:会变x有用的预测变量y,这意味着包含在变量中的信息最多滞后p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G 因果关系纯粹是数据的统计特性,尽管可能得到理论上合理的假设的支持。


一些实际的考虑:

  1. 如果您有两个以上的固定信号,则它们可能必须由向量自回归模型 ( VAR ) 联合描述。因此,成对的 G 因果关系可能会产生误导,因为您忽略了来自其他变量的影响。
  2. 建议在 R:对于瞬时library(vars)?causalityG 因果关系,当你有两个以上的变量并且 VAR 似乎有意义时(好吧,它确实是一个单独的答案,一些想法也与 G 因果关系概念有关)。
  3. 与成对案例 library(lmtest)和相比,先前的建议在多变量案例中更好?grangertest另一方面,当您必须仅使用两个变量时,可以选择成对情况。即使在多变量情况下,您仍然可能grangertest只是为了标记可能有用的协变量或决定统计可能的内生性问题。我通常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这样做,因为识别 VAR 模型的变量子集和超参数(滞后顺序)选择不是那么快的任务。因此,为了快速检测包含有用预测信息的变量,可以成对进行(但不要停止这个结果,它们只是辅助性的)。
  4. 请注意,在零假设下,您确实测试了非 G 因果关系,因此p值将标记 G 因果关系。
  5. G 因果检验的结论是“我们知道,如果xG-原因y统计上显着,因此它包含有助于预测未来值的有用信息y“。但是,如果我们得出相同的结论y(反馈效应)这意味着xy既是内生的,又需要模型的 VAR 类型。您还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没有一个变量 G 导致另一个变量,则这是不需要 VAR 规范的迹象之一。您可能会选择单独的 ARMA 模型(请注意,您的变量必须是固定的才能正确执行 G 因果关系测试)。
  6. 欢迎来自社区的任何其他建议,@zik 你可以尝试gretl作为替代R实施格兰杰因果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