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历史学 (军队文职)精选样卷

本试卷为2023年历史学 (军队文职)精选样卷,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历史学 (军队文职)精选样卷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A  )
1、我国以文字史料为研究对象的史料学产生于( )。
A、先秦
B、秦汉时代
C、唐代
D、清代
(  B  )
2、“历史使人明智”这句名言出自( )。
A、卢梭
B、培根
C、摩尔
D、伏尔泰。
(  A  )
3、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拉法格是( )。
A、法国人
B、英国人
C、德国人
D、俄国人
(  C  )
4、部分伪者的伪书是( )。
A、孔子家语
B、鬼谷子
C、列子
D、春秋左氏传
(  D  )
5、完颜阿骨打称帝后,扩充和整顿了金朝的军队,推行了( )。
A、头下军州制
B、怯薛制度
C、八旗制度
D、猛安谋克制
(  C  )
6、世界天文学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在( )。
A、《尚书》
B、《诗经》
C、《春秋》
D、《甘石星经》
(  B  )
7、西汉的主要赋税形式中,征收对象是儿童的是( )。
A、算赋
B、口赋
C、田租
D、更赋
(  A  )
8、唐朝后期,有“天下之盛,扬为首”,又有“扬一益二”的谚语。这说明当时的扬州和益州( )。
A、作为工商业城市地位的重要性
B、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
C、是唐朝重要的外贸港口
D、是著名的造纸中心
(  D  )
9、同以往的赋税制度相比,唐朝两税法的重大改革主要体现在( )。
A、它开始以夏秋两次收税
B、它没有规定田租的数量
C、它限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收入
D、它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
(  D  )
10、下列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是( )。
A、苏轼、辛弃疾
B、苏轼、柳永
C、辛弃疾、李清照
D、柳永、李清照
(  B  )
11、下列是在春秋时代的齐、楚两国之间发生的是( )。
A、城濮之战
B、召陵之盟
C、苏秦合纵
D、葵丘会盟
(  C  )
12、认为宇宙是由混沌的、运动着的元气组成的唐代思想家是( )。
A、李翱
B、韩愈
C、柳宗元
D、刘禹锡
(  B  )
13、以下不属于雅典城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改革的是( )。
A、克利斯提尼改革
B、来库古改革
C、梭伦改革
D、提秀斯改革
(  D  )
14、梦想恢复古罗马版图,重建大帝国的拜占庭皇帝是( )。
A、查理大帝
B、希拉克略
C、立奥三世
D、查士丁尼大帝
(  B  )
15、被确立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是因为这一年( )。
A、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B、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
C、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
D、穆罕默德病逝
(  B  )
16、马拉松大捷后,希腊方面的有识之士已意识到民族危机,其中最有影响也最有见识的是雅典民主派领袖( )。他力主建立强大的海军并取得成功。
A、米太亚德
B、泰米斯托克利
C、伯里克利
D、庇西拉特图
(  A  )
17、关于后期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不屑崇拜朱庇特,不承认皇帝神性的基督徒进行迫害
B、330年,把帝国首都从罗马迁到东方的拜占庭,取名君士坦丁堡
C、废除四帝共治制,委任自己的子侄治理帝国部分地区
D、以宫廷禁卫队代替近卫军,把军事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  D  )
18、在古代印加,归祭司所有的土地被称为( )。
A、公社田
B、印加田
C、月亮田
D、太阳田
(  A  )
19、穆罕默德出身于古莱西部落的( )
A、哈希姆家族
B、玛克苏姆族
C、倭马亚族
D、贝杜因族
(  B  )
2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克伦威尔是那个派系的代表( )。
A、长老会派
B、独立派
C、平等派
D、保王党
(  B  )
21、美国总统胡佛对其继任者实行工业复兴法极为不满,称之为法西斯行径。这番话主要是针对这一法令( )。
A、剥夺了美国公民的民主权利
B、采取了政府干预手段调节工业生产
C、规定民主党是美国唯一的合法政党
D、和意大利一样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
(  C  )
22、关于国际联盟与联合国正确的表述是( )。
A、都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
B、总部都设在美国
C、都曾经受到大国的操纵
D、都一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  C  )
23、下列法律文件中,规定内阁对君主负责的是( )。
A、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  D  )
24、以下哪项政策违反了资产阶级经济自由的原则?( )
A、没收逃亡贵族的土地
B、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C、废除一切封建地租
D、对日用品实行最高限价的限价政策
(  A  )
25、纪20年代日本实行“协调外交”的外务大臣是( )。
A、币原喜重郎
B、田中义一
C、滨口幸雄
D、广田弘毅
(  C  )
26、导致“八一九”事件的直接原因是( )。
A、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引起人们思想混乱
B、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
C、《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D、苏联民族分裂运动激烈
(  D  )
27、“亚洲觉醒”与“亚洲革命风暴”相比较,其最突出的进步表现是( )。
A、以反帝反封建为革命任务
B、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口号
C、以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为斗争对象
D、民族资产阶级已经登上政治舞台
(  D  )
28、法国与美国在巴黎和会上的矛盾集中在( )。
A、远东与太平洋地区的利益之争
B、海军军备竞赛之争
C、国联控制权之争
D、对德国处置之争
(  D  )
29、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4月21日发起的重大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A  )
30、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是
A、1997年7月1日
B、1997年l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  C  )
31、在武昌起义前夕的保路运动中,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
A、湖南
B、湖北
C、四川
D、广东
(  C  )
32、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是()
A、《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将革命进行到底》
D、《论人民民主专政》
(  A  )
33、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的时间是()
A、1851年
B、1853年
C、1856年
D、1864年
(  B  )
34、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重要文献是()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告台湾同胞书》
C、《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九项方针》
D、《反国家分裂法》
(  B  )
35、1月,在香港正式成立的民主党派是()
A、中国民主同盟
B、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C、中国民主建国会
D、中国农工民主党
(  D  )
36、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
A、《国共重庆谈判纪要》
B、《国共重庆谈判协定》
C、《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协定》
D、《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  D  )
37、8~12月,八路军发动的大规模进攻华北日军的战役是()
A、平型关战役
B、忻口战役
C、黄桥战役
D、百团大战
(  B  )
38、1月至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内出现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左”倾盲动主义
B、“左”倾教条主义
C、右倾保守主义
D、右倾投降主义
(  C  )
39、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在
A、古田
B、永新
C、井冈山
D、瑞金
(  C  )
40、,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A、《原道觉世训》
B、《十款天条》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  A  )
4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长沙战役
D、南京定都
(  D  )
42、5月,毛泽东撰写的关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著作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  A  )
43、近代中国向西方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  C  )
44、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通过重庆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
A、1945年8月
B、1945年9月
C、1945年10月
D、1945年11月
(  C  )
45、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围绕的基本方针是()
A、独立自主
B、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B  )
46、毛泽东系统阐明农业合作化理论的重要文献是()
A、《介绍一个合作社》
B、《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C、《组织起来》
D、《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  D  )
47、纪八九十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四五十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 )。
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资的特权
(  C  )
48、成立的光复会会长是( )。
A、黄兴
B、章太炎
C、蔡元培
D、宋教仁
(  A  )
49、毛泽东指出:“红色政权能够在白色政权包围中发生和坚持下来,并且日益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各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
D、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在人民群众中留下深刻的影响
(  C  )
50、旧历除夕,自诩是孙中山信徒的某君在南京的寓所贴出对联:“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开为党为国为民之大业”。气愤的人们在对联上略作修改:“立泯族泯权泯生之宏愿,开伪党伪国伪民之大业”。材料中某君指的是( )。
A、张学良
B、段祺瑞
C、汪精卫
D、蒋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