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法理

本试卷为2022年法理,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法理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B  )
1、权利和利益在法律上是密不可分的,权利就是法律所承认和保护的( )。
A、目的
B、利益
C、手段
D、形式
(  A  )
2、公民的所有权属于( )。
A、绝对权
B、相对权
C、特殊权利
D、职权
(  A  )
3、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
A、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
B、该行为有故意或者过失的过错
C、该行为由具有责任能力的主体作出
D、该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
(  C  )
4、国务院某部制定一行政规章,规定对某种行政违法行为,除处罚单位以外,还要给予直接责任人罚款的行政处罚,但设定这一违法行为处罚的国务院行政法规并没有规定要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这一规章是否违法
A、违法,因为规章无权规定行政处罚
B、违法,因为规章无权规定罚款的行政处罚
C、违法,因为本规章超出了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范围
D、不违法 。
(  C  )
5、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 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A、地市级以上
B、乡镇级以上
C、县级以上
D、省级以上。
(  C  )
6、我国《行政处罚法》第37条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这体现了行政程序法中的哪一基本制度? ( )
A、调查制度
B、告知制度
C、表明身份制度
D、说明理由制度。
(  C  )
7、质监局发现王某生产的饼干涉嫌违法使用添加剂,遂将饼干先行登记保存,期限为1个月。有关质监局的先行登记保存行为,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系对王某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质影响的行为
B、可以由2名执法人员在现场直接作出
C、采取该行为的前提是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
D、登记保存的期限合法.
(  B  )
8、法律是一种( )规范。
A、道德
B、行为
C、心理
D、思想
(  C  )
9、《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16条第2款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从法的规范作用看,该项规定属于下列哪一情况?( )
A、个别指引
B、确定的指引
C、有选择的指引
D、非规范的指引
(  D  )
10、关于法律规则,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反垄断法》第37条规定:“行政机关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这属于义务性规则
B、《婚姻法》第22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这属于确定性规则
C、《保险法》第94条规定:“保险公司.除本法另有规定外,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 这属于准用性规则
D、《行政处罚法》第37条第三款:“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这属于授权性规则
(  B  )
11、关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法律原则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
B、法律规则的适用范围比法律原则要宽
C、案件审理中.先适用法律规则,后适用法律原则
D、在使用方式上.法律规则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而法律原则则是有较大的弹性
(  D  )
12、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不包括( )。
A、习惯
B、判例
C、法理
D、国际惯例
(  B  )
13、法律渊源实质上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法进行分类,根据法律渊源的含义,我们可以把法律分为下列哪种类型?( )
A、刑法.宪法、民法、诉讼
B、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C、宪法.民法、刑法、商法
D、宪法.法律、行政法、刑法
(  D  )
14、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法律体系的法律部门有( )。
A、合同法
B、知识产权法
C、婚姻家庭法
D、社会法
(  C  )
15、下列选项能够形成法律关系的是?( )
A、党组织对某党员给予记过的处分
B、张某和王某之间形成的恋爱关系
C、未成年人李某的母亲替李某买保险的行为
D、公民张某睡觉打鼾影响了同宿舍人的休息
(  A  )
16、“法学”在中国先秦时期称为
A、刑名法术之学、刑名之学
B、法律之学
C、律学
D、法学
(  C  )
17、下列关于法理学的理论具有基础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法理学是关于法的根本性问题的理论
B、法理学是关于法的普遍性问题的理论
C、法理学只研究有关法的初级、简单的问题
D、法理学是一定时代法的理念和精神的表达
(  D  )
18、根据教材关于法理学研究对象“法理”的观点,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法理是人们对法的规律性、终极性、普遍性的探究和认知
B、法理是人们对法的目的性、合理性、正当性的判断和共识
C、法理是人们对法律之所以获得尊重、值得遵守、应当服从的内在依据的评价和认同
D、法理是本国自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形成的关于法和法治的原理、理论、学说、共同价值
(  C  )
19、公元前399年,在古雅典城内,来自社会各阶层的501人组成的法庭审理了一起特别案件。被告人是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其因在公共场所喜好与人辩论、传授哲学而被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在监禁期间,探视友人欲帮其逃亡,但被拒绝。苏格拉底说,虽然判决不公正,但逃亡是毁坏法律,不能以错还错。最后,他服从判决,喝下毒药而亡。对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的良知、道德感与法律之间有时可能发生抵牾
B、苏格拉底服从判决的决定表明,一个人可以被不公正地处罚,但不应放弃探究真理的权利
C、就本案的事实看,苏格拉底秉持的是“恶法非法”的观点
D、从本案的法官、苏格拉底和他的朋友各自的行为看,不同的人对于“正义”概念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  D  )
20、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定义的表述,与下列哪一说法没有任何联系?
A、法与国家权力密切相关
B、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
C、法受制于物质生活条件
D、法是善良公正之术
(  A  )
21、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特区法规的是( )
A、《深圳经济特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条例》
B、《厦门市保障性住房条例》
C、《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
D、《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  D  )
22、根据《立法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设区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需报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施行
B、设区的市在不同上位法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C、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应当对设区的市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合法性审查
D、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只能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无权制定地方性法规
(  C  )
23、某法院在一起疑难案件的判决书中援引了法学教授叶某的学说予以说理。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法学学说在当代中国属于非正式法源中的一种
B、法学学说在古罗马时期曾属于正式法源
C、一般而言,只能在民事案件中援引法学学说
D、参考法学学说有助于对法律条文作出正确理解
(  D  )
24、颁布的《保险法》第91条规定:“保险公司的设立、变更、解散和清算事项,本法未作规定的,适用公司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第94条规定:“保险公司,除本法另有规定外,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根据法的渊源及其效力原则,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相对于《公司法》规定而言,《保险法》对保险公司所作规定属于“特别法”
B、《保险法》对保险公司的规定不同于《公司法》的,优先适用《保险法》
C、《保险法》对保险公司没有规定的,适用《公司法》
D、《保险法》是《公司法》的上位法
(  D  )
25、某地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该省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定与国家某部委制定的规章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在此情形下,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下列哪种处理办法是正确的?
A、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
B、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该地方是适用地方性法规还是适用部门规章
C、由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加以决定
D、国务院可以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  B  )
26、关于行政法法律部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说法是
A、行政法就是行政法规的简称
B、体现行政法法律规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既有法律,也有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是行政法这一法律部门的轴心性规范性法律文件
D、行政法就是强化行政机关对社会的管理职权的法律部门
(  B  )
27、划分法律部门的基础的、首要的、第一位的或最重要的标准是( )
A、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B、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亦称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
C、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
D、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
(  A  )
2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社会法的立法主旨在于保护劳动者和弱势群体的利益
B、经济关系只能由经济法来调整
C、法律部门如何划分,是在国家有关法律中明文规定的
D、人民法院组织法属于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  A  )
29、法律规则逻辑结构问题上有老三要素说、两要素说和新三要素说等不同的学说。就各学说的观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老三要说中的“处理”是指法律对人们违法行为的处理
B、两要说中的法律后果包括肯定式后果和否定式后果
C、新三要说与两要素说对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的认识没有区别
D、新三要素说认为法律规则的适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假定条件)
(  A  )
30、《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对此条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用了规范语句来表达法律规则
B、表达的是一个任意性规则
C、表达的是一个委任性规则
D、表达了法律规则中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  C  )
31、我国《婚姻法》第33条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的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依据法理学的有关原理,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该法律条文表达的是法律原则
B、该法律条文中没有表达行为模式
C、该法律条文表达的法律规范在逻辑上存在假定条件
D、该法律条文完整地表达了一个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
(  B  )
32、“权利是规定和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以该定义来判断,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是( )
A、权利意味着权利主体获得一定利益得到许可和保障
B、法律中确认的权利就是已实现的权利
C、权利的享有和行使有一定的界限
D、权利本身并不是利益
(  D  )
33、欲“把权力装进笼子”,必先正确认识私权利( )与公权利( )的关系。对于二者的关系,以下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
A、权力来源于权利
B、权力服务于权利
C、权力要受到权利和权力的制约
D、权力“批准”和“创造”了权利
(  A  )
34、关于“法律行为具有社会意义”这一特征,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法律行为的社会性就是指对社会的有益性
B、法律行为能够产生社会效果,造成社会影响,具有人际交互性
C、法律行为不是一种纯粹个人指向的行为,而是一种社会指向的行为
D、法律行为的发生,一定是对行为者本人以外的其他人或集体、国家之利益和关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  D  )
35、凯尔森说:“行为之所以成为法律行为正因为它是由法律规范所决定的”。这句话说明( )
A、法律行为具有社会性
B、法律行为具有意志性
C、法律行为具有合法性
D、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性
(  D  )
36、李某因车祸受重伤被送至某医院抢救,但急诊科值班医生王某因李某家属未付其“红包”而故意拖沓,待王某1小时后到抢救室时,李某已因贻误抢救时机导致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如果从法律角度对王某的行为进行评价,则王某的故意拖沓行为( )
A、不是法律行为
B、不属于法律事实
C、是积极行为
D、是违法行为
(  C  )
37、外国某地发生局部战争而封锁了作为海上交通要道的某海峡,此前,甲国某公司与乙国某公司依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签订了一笔热带水果买卖合同,现因战争所有货船必须绕道而行,但若绕道将致水果全部腐烂,于是双方取消了合同并依法互不承担责任。就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国公司与乙国公司之间的合同法律关系属于第二性法律关系
B、就甲国公司与乙国公司之间的合同法律关系而言,双方的签约行为是其形成的唯一条件
C、战争导致了甲国公司与乙国公司法律关系的消灭,因此,该战争属于法律事实
D、由于战争是由人而引起,所以对于甲国公司和乙国公司而言,该战争属于法律行为
(  D  )
38、法律关系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称为( )
A、权利能力
B、行动能力
C、权义能力
D、行为能力
(  B  )
39、孙某的狗曾咬伤过邻居钱某的小孙子,钱某为此一直耿耿于怀。一天,钱某趁孙某不备,将孙某的狗毒死。孙某掌握了钱某投毒的证据之后,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钱某赔偿孙某600元钱。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孙某因对其狗享有所有权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保护性法律关系
B、由于孙某起诉而形成的诉讼法律关系属于第二性的法律关系
C、因钱某毒死孙某的狗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纵向的法律关系
D、因钱某毒死孙某的狗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中,孙某不得放弃自己的权利
(  C  )
40、西方法律格言说:“法律不强人所难”。关于这句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人能够做到的,都是法律所要求的
B、对人所不知晓的事项,法律不得规定为义务
C、根据法律规定,人对不能预见的事项,不承担过错责任
D、天灾是人所不能控制的,也不是法律加以调整的事项
(  D  )
41、中学生小张课间打篮球时被同学小黄撞断锁骨,小张诉请中学和小黄赔偿1.4万余元。法院审理后认为,虽然2被告对原告受伤均没有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但原告毕竟为小黄所撞伤,该校的不当行为也是伤害事故发生的诱因,且原告花费1.3万余元治疗后尚未完全康复,依据公平原则,法院酌定被告各补偿3000元。关于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法院对被告实施了法律制裁
B、法院对被告采取了不诉免责和协议免责的措施
C、被告承担法律责任主要不是因为行为与损害间存在因果关系
D、法院判决“被告各补偿3000元”,这属于由被告被动承担民事法律责任,但不属于法律制裁
(  B  )
42、7月5日,某公司高经理与员工在饭店喝酒聚餐后表示:别开车了,“酒驾”已入刑,咱把车推回去。随后,高经理在车内掌控方向盘,其他人推车缓行。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如机动车未发动,只操纵方向盘,由人力或其他车辆牵引,不属于酒后驾车。但交警部门指出,路上推车既会造成后方车辆行驶障碍,也会构成对推车人的安全威胁,建议酒后将车置于安全地点,或找人代驾。鉴于我国对“酒后代驾”缺乏明确规定,高经理起草了一份《酒后代驾服务规则》,包括总则、代驾人、被代驾人、权利与义务、代为驾驶服务合同、法律责任等共六章二十一条邮寄给国家立法机关。关于高经理起草的《酒后代驾服务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民法商法方面的法律规则
B、是立法建议
C、属于法的渊源
D、是规范性法律文件
(  D  )
43、《立法法》规定,“法律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这体现的是( )
A、依法立法原则
B、比较立法原则
C、民主立法原则
D、科学立法原则
(  B  )
44、下列司法与执法的特征比较,错误的是( )
A、司法权属于判断权和裁决权,行政权属于执行权
B、执法权的行使以案件的存在为前提,具有被动性;司法权的行使不一定以有案件存在或发生为前提,具有主动性
C、生效的司法裁决具有终极性,否定司法裁决只能是新的特定的司法裁决;行政裁决往往不具有终极性,并且可能被司法裁决所撤销
D、司法强调独立裁判,以独立实现公正,上级法院不得指令下级法院进行裁判;执法独立性不明显,下级行政机关服从上级行政机关命令
(  B  )
45、人民警察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应当给予( )
A、行政处罚
B、行政处分
C、收缴非法财产
D、追缴违法所得
(  A  )
46、依照我国选举法的规定,以下哪个选项不列入选民名单( )。
A、精神病患者某甲
B、吸毒者某乙
C、老年人某丙
D、被行政拘留的某丁
(  D  )
47、在我国,有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的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C  )
48、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不属于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一项是( )。
A、宗教信仰自由
B、人身自由
C、依法纳税
D、平等权
(  D  )
49、自治县县长应具备什么法定条件( )。
A、居住在本行政区域内
B、年满四十五周岁
C、在实行区域自治的地方居住满十五年
D、是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
(  D  )
5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
A、我国各族人民一律平等
B、工人阶级领导
C、少数服从多数
D、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相关标签:
  • 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