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中级) 统计相关知识
本试卷为历年(中级) 统计相关知识,题目包括:判断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中级) 统计相关知识
一、判断题 (共40题,每题2.5分,共计100分)
( T )
1、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 F )
2、按支出法计算国民收入时,转移支付也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
( T )
3、国内生产总值( GDP)是衡量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最核心的指标。在GDP核算中,净出口应该计人当年的GDP总量。
( T )
4、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标明,在长期中,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无关。
( T )
5、如果一般性商品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那该价格一定会下跌并向均衡价格靠拢。
( F )
6、均衡价格不一定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时的价格。
( T )
7、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一定等于1。
( F )
8、乘数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小。
( T )
9、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系统抽样均属于概率抽样。
( F )
10、分类数据和数值型数据的图表展示方法基本相同。
( F )
11、中位数是数据按照大小排列后出现次数或频率最多的那个数。
( T )
12、“短期借款”账户只核算借款本金,不核算借款利息。
( F )
13、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存货,报经批准后,应计入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 F )
14、如果企业管理部门正式决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清算,则不应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会计报表,并在附注中进行说明披露原因及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 T )
15、原始凭证不得外借,其他单位如有特殊原因确实需要使用时,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可以复制。
( T )
16、比较分析法也称对比分析法,是指将会计报表提供的实际数与基数进行对比,计算实际数与基数的差异,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
( T )
17、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可以揭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但不能揭示引起差异的因素和各因素的影响程度。采用因素分析法则可以进一步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揭示相关因素对这一差异的影响程度。
( T )
18、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国际收支平衡线为位于某一利率水平上平行于收入轴的一条水平线。
( T )
19、恩格尔系数表明,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高,这个家庭或国家的收入水平就越低;反之,恩格尔系数越低,这个家庭或国家的收入水平就越高。
( F )
20、如果总体不是正态分布,当n为小样本时(通常n
( F )
21、资产负债表只需编制年度报表,而利润表需要每月都编制。
( F )
22、只要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就一定成倍的增加,这就是乘数理论所揭示的一般原理。
( T )
23、设总体共有4个元素,从中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2的样本,在重置抽样时,共有16个不同的样本。在不重置抽样时,共有6个可能的样本。
( T )
24、古典货币数量论和现代货币数量论都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取决于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变化。
( T )
25、设一个总体含有3个可能元素,取值分别为1,2,3。从该总体中采取不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样本量为2的所有可能样本,共有3个样本。
( T )
26、一般来讲,当np≥5,且n(1-p)≥5时,就可以认为样本容量足够大。
( F )
27、卢卡斯认为,通过学校教育产生的是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
( F )
28、原始凭证记载的内容有错误的,只能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改。
( T )
29、在给定经典线性回归的假定下,最小二乘估计量是具有最小方差的线性无偏估计量。
( T )
30、如果中央银行希望降低利息率,那么,它就可以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
( F )
31、当回归模型中两个或多个解释变量高度线性相关时,模型中就存在序列相关。
( F )
32、货币乘数就是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率之比。
( F )
33、当一个经济体的实际产出不能实现充分就业时,要增加国民收入,刺激经济增长,就可以采取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的方法。
( F )
34、对于严重偏态分布的数据,平均数比中位数和众数的代表性要好。
( F )
35、不定期清查只可以是全面清查,不可以是局部清查。
( T )
36、原始凭证经会计机构、会计入员审核后,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更正、补充。
( F )
37、对于经查明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应予以核销。核销时,必须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核算处理。
( T )
38、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 F )
39、汽车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
( F )
40、财政最主要的职能是调控职能。
相关标签:
- (中级) 统计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