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安全生产管理考题
本试卷为历年安全生产管理考题,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安全生产管理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D )
1、《安全色》(GB 2893—2001)的规定,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防护”标志为( )。
( D )
2、利用安全检查表对生产系统进行评价时,检查表应将系统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 )全部列出。
( C )
3、煤矿安全监察部门通常要对高瓦斯矿井和突出矿井进行监察,检查矿井是否按照规定进行瓦斯抽放,是否安装监测系统等。这种监察方式属于( )。
( A )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ILO—OSH 2001基本要素“计划与实施”的内容包括( )。
( A )
5、取得起重作业人员操作证、连续从事本工种8年者,每()进行1次复审。
( B )
6、非电离辐射危害不包括的是()。
( A )
7、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里的改进措施主要包括()和()两个方面。
( C )
8、(2018年)某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过程中,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档案管理,对有关材料进行分类分卷整理。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 33000),安全生产预测预警信息系统建设的有关材料应归于“核心要求”的( )中
( D )
9、(2017年)现代生产企业为了集中精力做好生产经营业务,将房屋修缮、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园林绿化等工作均交给承包商来完成。为了对承包商作业现场进行有效的风险管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C )
10、锻造车间针对人员误操作断手事故多发,以及锻造机长期超负荷运行造成设备运行温度过高的问题,遵循本质安全理念,开展了技术改造和革新。下列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中,属于本质安全技术措施的是( )。
( B )
11、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五要素,并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下列描述事故发生五要素的选项中,正确的顺序和内容是()。
( A )
12、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支持这一观点的理论是()。
( A )
13、某公司组织对供水系统进行安全检查,检查人员甲固执己见未听劝阻,在未佩戴防护用品条件下进入阀门井,下井后即晕倒在该井中,最终造成窒息死亡。事故调查发现,该公司未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制度,阀门井在进行检查前已被污水污染,含有毒气体。下列有关该事故的说法中,符合轨迹交叉理论观点的是()。
( C )
14、关于以人为本的含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重大事故的是( )。
( B )
16、下列( )属于重大事故。
( B )
17、依据海因里希法则,在机械事故中,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 )起造成人员轻伤。
( B )
18、A省B市C县某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应由()组织。
( C )
19、特种作业风险较高,为保证作业人员和他人的安全,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复审每( )年进行一次。
( C )
20、经甲市乙县主管部门批准,同意甲市丙县某民营企业在乙县下属开发区建设一机械工厂,依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实施该机械工厂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监督管理的部门是()。
( B )
21、危险化学品单位是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下列关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说法正确的是( )。
( B )
22、甲市乙县应急管理部门在对辖区内的甲市A 集团下属的独立法人单位丁玻璃有限公司进行安全生产专项督查时,发现丁公司存在一项重大事故隐患,对丁公司下达了整改指令书,向乙县人民政府进行了报告,乙县人民政府对该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并责令丁公司局部停产治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D )
23、用人单位应按照()的要求,及时更换、报废过期和失效的劳动防护用品。
( B )
24、下列作业不属于动土作业的是( )。
( D )
25、海因里希法则说明( )。
( B )
26、某纺织厂新入职员工小刘被分配到织布车间工作,经车间级教育后,车间副主任陈某带小刘到织布车间熟悉工作环境,进入织布车间后小刘就看到一些醒目的标志。织布车间应设有的标志是()。
( A )
27、( )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 D )
28、“5S”安全管理法是指对生产现场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的动态过程,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5S”活动的核心是( )。
( C )
29、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应( )。
( C )
30、某企业在组织安全检查时,发现有关设备设施和作业场所存在以下危险有害因素:①桥式起重设备的吊钩存在裂缝;②液氨储罐区地面开裂;③电动机联轴器处防护罩缺失;④压力管道操作阀门处通道狭窄;⑤粉碎车间粉尘超标。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上述危险有害因素中属于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的是()。
( D )
3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工伤事故分为20类。按此标准,下列工伤事故中,属于物体打击伤害的是( )。
( C )
32、某冶金企业生产机械制造用的高强钢,主要设备为步进梁式加热炉、轧机、冷床和与冷床并列布置的大盘卷生产线,生产过程中涉及高温、噪声、粉尘、热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分类,上述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属于化学因素的是()。
( A )
33、某工厂在进行粮谷加工时,为防止粉尘飞扬,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应采用的主要工程控制技术措施是( )。
( B )
34、应急管理工作内容概括起来叫做“一案三制”,“一案”是指应急预案,就是根据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事先研究制定的应对计划和方案,各级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避免出现“上下一般粗”的情况。下列对于“上下一般粗”的理解,错误的是( )。
( C )
35、甲矿山将巷道掘进工程承包给乙矿建公司。依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下列关于巷道掘进工程透水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编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C )
36、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下列关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的人员构成、主要工作程序与任务、责任和权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37、某化工厂在进行生产时,某有毒物质发生泄漏,造成3 人死亡,50 人急性工业中毒。相关人员在进行事故报告时,事故报告内容应当不包括( )。
( C )
38、某天然气厂一作业区二站更换的分离器液位计玻璃板正常生产中突然爆裂,发生天然气泄漏。站长杨某,值班员王某、赵某按照应急处理方案更换了玻璃板,试压合格后,恢复正常生产。3h 后,分离器液位计玻璃板再一次爆裂,杨某立即组织关井、关站,并控制气源、火源。造成液位计玻璃板爆裂的直接原因是( )
( D )
39、某县天然气供气站发生着火爆燃事故,造成1 名操作工烧伤、站内储罐供气设施烧毁,该县政府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关于该事故处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C )
40、甲钢铁厂位于某省市境内。某日,钢铁厂发生锅水包倾倒事故,造成15人死亡。有关部门迅速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并形成了事故调查报告。负责批复事故调查报告的行政部门是()。
( B )
41、某煤矿位于甲省乙市丙县,2012年某日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10人重伤。事故发生后第10日重伤的10人中有1人医治无效死亡。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组织该起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是()。
( D )
42、5月9日,某省甲市一客运运输公司所属一辆长途大巴,在行驶至该省乙市时,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月10日,因事故伤亡人数上升为较大事故,事故调查需要升级调查处理,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下列事故调查组织和人员组成中,正确的是()。
( B )
43、某地下金属矿山企业为了提高用人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工的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对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不安全行为,严肃纠正和处理,加强了企业的规章制度建设,该种监督方式属于( )。
( C )
44、系统误差具有( )。
( A )
45、根据有关规定,统计资料有三种类型,它们是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 )。
( C )
46、关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损失价值计算情况叙述错误的是( )。
( A )
47、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后,可能影响到该单位周边地区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统,告知公众有关疏散时间、路线、交通工具及目的地等信息。该工作属于应急响应过程中的( )。
( A )
48、根据本质安全的定义,下列装置或设备中,属于从本质安全角度出发而采取的安全措施的是( )。
( C )
49、在统计学中,由于仪器不准确、标准不规范等原因造成测试结果倾向性偏大或偏小,这种误差称为( )误差。
( B )
50、依据国家有关安全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品生产、经营、储存等高危行业企业的有关岗位人员要考核合格。下列矿山企业人员中,按照国家规定应持证上岗的是( )。
相关标签:
- 安全生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