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

本试卷为现代文学,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现代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C  )
1、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
A、南国社
B、春阳社
C、春柳社
D、民众戏剧社
(  C  )
2、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性苦闷的情绪
C、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  A  )
3、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的作者是
A、胡也频
B、柔石
C、洪灵菲
D、茅盾
(  A  )
4、以下符合张天翼小说创作特色的判断是
A、富有喜剧色彩和讽刺性
B、有浓厚的怀乡情调
C、慷慨激昂的革命文学
D、有浓厚的避世思想
(  A  )
5、下列属于“七月”派的一组诗人是
A、绿原、鲁藜、阿垅、牛汉
B、冀氵方.、彭燕郊、曾卓、辛笛
C、辛笛、陈敬容、杜运燮、绿原
D、绿原陈敬容、阿垅、牛汉
(  B  )
6、概括沈从文《边城》艺术风格的准确词语是.
A、优美的散文
B、抒情的诗,浪漫主义的牧歌
C、现实主义的图画
D、匕首与投枪
(  B  )
7、“七月”派中创作《饥饿的郭素娥》等小说的作家是..
A、绿原
B、路翎
C、鲁藜
D、阿垅
(  C  )
8、《潘先生在难中》反映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
C、军阀混战
D、辛亥革命
(  C  )
9、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中,提出“三大主义”的人物是
A、吴虞
B、钱玄同
C、陈独秀
D、刘半农
(  D  )
10、抗战时期沦陷区主要的小说作家有 ..
A、张爱玲、艾芜、沙汀
B、师陀、萧红、巴金
C、钱钟书、巴金、张天翼
D、张爱玲、钱钟书、师陀
(  B  )
11、属于茅盾《子夜》中创造的民族资本家形象是
A、周朴园
B、吴荪甫
C、潘月亭
D、赵伯韬
(  D  )
12、茅盾的《蚀》三部曲包括的三部作品是
A、《幻灭》《彷徨》《追求》
B、《呐喊》《动摇》《追求》
C、《幻灭》《动摇》《新生》
D、《幻灭》《动摇》《追求》
(  D  )
13、连续性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的作者是
A、王鲁彦
B、王统照
C、萧军
D、李劼人
(  C  )
14、短篇小说《樊家铺》的作者是
A、艾芜
B、柔石
C、吴组缃
D、沈从文
(  C  )
15、《财主底儿女们》的作者是
A、钱钟书
B、李劼人
C、路翎
D、沙汀
(  A  )
16、《漳河水》的题材是
A、解放区的妇女解放
B、北方乡村的农民暴动
C、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
D、抗战时期的工人斗争
(  D  )
17、汪中这一人物形象出于
A、郭沫若的《牧羊哀话》
B、郁达夫的《沉沦》
C、李吉力人的《大波》
D、蒋光慈的《少年漂泊者》
(  D  )
18、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的故事背景地是
A、吕梁山地区
B、陕北地区
C、胶东地区
D、白洋淀地区
(  A  )
19、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人物是
A、胡适
B、钱玄同
C、陈独秀
D、刘半农
(  D  )
20、五四时期被称为“异军突起”的文学社团是
A、文学研究会
B、沉钟社
C、南国社
D、创造社
(  C  )
21、丁举人这一人物形象出自鲁迅小说
A、《阿Q正传》
B、《祝福》
C、《孔乙己》
D、《风波》
(  C  )
22、文学的民族形式的论争发生于
A、左联时期的国统区
B、解放战争时期
C、抗战中期的国统区
D、抗战后期的解放区
(  C  )
23、郭沫若的《屈原》写于
A、五四时期
B、30年代初期
C、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C  )
24、采用梦幻的形式反映现实的剧作是
A、《岁寒图》
B、《心防》
C、《升官图》
D、《法西斯细菌》
(  C  )
25、在延安整风后解放区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是
A、《漳河水》
B、《王九诉苦》.
C、《王贵与李香香》
D、《赵巧儿》
(  B  )
26、下列均属于郭沫若创作的诗集是
A、《女神》、《前茅》、《瓶》、《红烛》.
B、《女神》、《前茅》、《瓶》、《恢复》
C、《女神》、《前茅》、《恢复》、《猛虎集》.
D、《女神》、《瓶》、《恢复》、《黎明的通知》
(  B  )
27、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是
A、郭沫若
B、冯至
C、徐志摩
D、刘半农
(  D  )
28、何其芳获1936年《大公报》文艺奖的《画梦录》,属于
A、长篇小说
B、短篇小说集.
C、诗集
D、散文集
(  C  )
29、夏衍抗战期间创作的剧作是
A、《秋瑾传》
B、《赛金花》.
C、《心防》
D、《都会的一角》
(  B  )
30、“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
A、1929年3月
B、1930年3月
C、1931年3月
D、1933年3月
(  A  )
31、《围城》批判知识分子灰色与病态人生的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是
A、方鸿渐
B、苏文纨
C、唐晓芙
D、李梅亭
(  B  )
32、塑造了丙崽这一“白痴”形象的小说是韩少功的
A、《归去来》
B、《爸爸爸》
C、《女女女》
D、《西望茅草地》
(  D  )
33、七十年代末期出现的《报春花》、《未来在召唤》、《假如我是真的》等作品属于
A、通俗戏剧
B、实验戏剧
C、探索戏剧
D、社会问题剧
(  B  )
34、郭全海这个人物出自于
A、《光荣》
B、《暴风骤雨》
C、《荷花淀》
D、《邪不压正》
(  D  )
35、通过“我”、“通讯员”、“新媳妇”三者之间的生活片断的描写,揭示了军民的血肉关系是赢得革命战争胜利保证的主题的小说是
A、李辈的《李双双小传》
B、马烽的《我的第一个上级》
C、冯德英的《苦菜花》
D、茹志鹃的《百合花》
(  A  )
36、沈从文描写和批判都市文化的小说是
A、《绅士的太太》
B、《新与旧》
C、《长河》
D、《丈夫》
(  B  )
37、臧克家诗歌的成名作是
A、《罪恶的黑手》
B、《烙印》
C、《运河》
D、《自己的写照》
(  D  )
38、宋之的独幕讽刺喜剧《群猴》的背景是
A、国民党倡导的“新生活运动”
B、上海沦陷前后
C、抗日战争
D、国民党“国大代表”选举
(  B  )
39、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召开的时间是
A、延安时期
B、新中国成立前夕
C、50年代前期
D、50年代中期
(  B  )
40、屈原》一剧在结构上运用了( )
A、蒙太奇手法
B、陡转法
C、插入法
D、意识流
(  C  )
41、叶诗人有几位( )
A、7
B、8
C、9
D、10
(  D  )
42、言志篇》属于散文中的( )
A、杂文
B、美文
C、诗化散文
D、小品文
(  B  )
43、《我爱这土地》中作者未运用的手法是( )
A、暗示
B、比拟
C、象征
D、移情
(  D  )
44、泥土》-诗运用的最鲜明的手法是( )
A、夸张
B、象征
C、通感
D、对比
(  D  )
45、所谓“新时期文学”一般是指 。
A、1949年建国后的文学
B、抗日战争后的文学
C、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学
D、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文学
(  A  )
46、出版的《天山牧歌》集中了 最重要的诗作。
A、闻捷
B、贺敬之
C、郭小川
D、艾青
(  B  )
47、建安时期文坛领袖人物是
A、曹植
B、曹操
C、曹丕
D、王粲
(  A  )
48、黄遵宪提倡诗界革命,他一面主张用俗话作诗,所谓( ),一面用新思想和新教材,所谓( )入诗
A、我手写我口 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
B、八事 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物
C、三美 任意而淡,无所顾忌
D、为艺术的文学 异域色彩
(  A  )
49、李涵秋的
A、《广潮陵》
B、《玉梨魂》
C、《名优之死》
D、《南归》
(  A  )
50、周作人的散文可分为三类,不包括 ()
A、杂感
B、小品美文
C、书牍札记
D、书信修
相关标签:
  • 现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