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 统计相关知识
本试卷为(中级) 统计相关知识,题目包括:判断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中级) 统计相关知识
一、判断题 (共40题,每题2.5分,共计100分)
( T )
1、在四部门经济中,企业部门的出口构成宏观经济的“注入”。
( T )
2、三部门经济循环中,如果储蓄大于投资,可能会导致失业问题恶化。
( F )
3、汇率在我国使用直接标价法,美国使用间接标价法。
( T )
4、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 T )
5、限制价格应低于市场价格,支持价格应高于市场价格。
( F )
6、股票和债券交易的收入,构成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 F )
7、当一国的经济中出现产出正缺口时,政府通常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T )
8、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 T )
9、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
( F )
10、经济学家认为,引起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根源都在于经济中的垄断。
( T )
11、气泡图可用于展示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 F )
12、描述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获得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
( F )
13、企业的专项工程人员薪酬应计入“管理费用”账户。
( F )
14、补充登记法也称红字补记法,是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账簿登记错误源自记账凭证,而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和记账方向并无错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的情况。
( T )
15、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只能反映一项经济业务或若干项同类经济业务,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列在一起记账凭证上。
( T )
16、原始凭证不得外借,其他单位如有特殊原因确实需要使用时,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可以复制。
( T )
17、索洛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资本的深化和资本的广化。
( F )
18、根据凭证连续编号的填制要求,某月第十笔转账业务需要填制3张记账凭证,则三张凭证的编号依次为转字第10.1,转字第10.2,转字第10.3。
( F )
19、为了及时编制年度会计报表,企业可以在每年12月20日提前结账,从而达到及时性原则的要求。
( F )
20、“收入一费用=利润”这一会计等式体现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被称作静态会计等式。
( T )
21、收入、利润类账户,结转后期末一般没有余额。如有余额,贷方表示所有者权益增加,借方表示所有者权益减少。。
( T )
22、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不能作为调节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原始凭证。
( T )
23、在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时,必须以定性分析为前提,判定现象之间有无关系及其作用范围。
( F )
24、对于交易本身较为复杂或是会计处理较为复杂的业务,可将其排除在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之外。
( T )
25、雷达图是显示多个变量的常用图示方法,也称为蜘蛛图。
( T )
26、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表明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
( T )
27、“有借必有贷”是指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应在一个账户的借方(或贷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或借方),或者一个账户的借方(或贷方)和另几个账户的贷方(或借方)同时进行登记。
( F )
28、出纳人员可直接依据有关收、付款业务的原始凭证办理收、付款业务。
( F )
29、采取现销政策的企业,几乎没有应收账款,速动比率大大高于1是很正常的。
( F )
30、抽样误差就是指由于错误判断事实或者登记事实而发生的误差。
( F )
31、“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主要是用来核对企业与开户银行双方的记账有无差错,不仅起对账的作用,还能作为调节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原始凭证。
( F )
32、从经济政策的角度来看,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不大。
( T )
33、一般来说,外贸乘数要大于投资乘数。
( F )
34、会计科目是由财政部统一设置的,是严谨的,企业不能设计会计科目。
( F )
35、进口是国民经济的注入因素,出口是漏出因素。
( F )
36、在参数估计中,无偏性是衡量一个估计量是否理想的惟一准则。
( T )
37、一个国家进出口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高,则国外通货膨胀对本国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就越大。
( F )
38、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 F )
39、财政最主要的职能是调控职能。
( F )
40、GDP的核算范围是一国的领土范畴。
相关标签:
- (中级) 统计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