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公共基础知识考题
公共基础知识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共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 C )
1、如果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对该具体行政行为如何提起行政诉讼( )
( A )
2、“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这主要体现了依法行政中的哪一项要求( )
( A )
3、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 )。
( A )
4、行政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下列某市政府的决策属于战略决策的是( )。
( C )
5、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是( )。
( D )
6、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4月21日发起的重大战役是( )。
( B )
7、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植树造林是比较好的措施,因为植物在光合作用时可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植物吸收的这些二氧化碳在细胞内的哪个部位被合成了有机物( )
( A )
8、在Excel中,( )函数是求一组值的平均值。
( C )
9、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说的“伟大的工程”是指( )。
( B )
10、哲学的党性是指( )。
( B )
11、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的产生,要体现( )的意志。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候选人名单要由党组织和选举人充分酝酿讨论。
( C )
1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最基本的联盟是( )。
( B )
13、延安整风运动的方针是( )。
( A )
14、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广必不得已而去,于斯 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 立。”孔子再回答“必不得已而去”时,最后保留了“民信之矣”。下列与孔子的观点一致的是( )。
( D )
15、团结友善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 ),更加注重公民个人之间 的亲善关系。
( C )
16、如果工资率提高,收入效应将导致消费者( )。
( B )
17、温和型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每年上涨在( )的通货膨胀。
( C )
18、蜂蜜是蜜蜂采撷什么酿成的?( )
( C )
19、彩色电视的三基色为( )。
( B )
20、我国古代诗歌按产生时代的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二、判断题 (共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 F )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规定了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 )
( T )
2、从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无根本区别。( )
( T )
3、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 T )
4、邓小平理论就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
( F )
5、“资源管理器”中某些文件夹左端有一个“一”,表示该文件夹包含子文件夹。
( F )
6、在市场经济制度下,衡量货币是否均衡的标志是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
( F )
7、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商标权的主体是商标使用人。
( F )
8、渎职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 T )
9、在Internet上,IP地址、E—mail地址都是唯一的。
( T )
10、衡量干部的德和才,应该主要看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绩。
三、简答题 (共4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党组织决定讨论问题,必须执行( )的原则。
2、,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较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 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 目标。 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 2003年我国单位资料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 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 43倍,美国的2. 1倍,印度的1. 65倍,是世界上单位 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 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 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 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 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 样性减少。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何种要求?
3、试述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4、材料一朝鲜战争后的韩国社会混乱,经济困难,至1958年经济尚未恢复到1940年的水平。1964 年韩国当局确定了“出口主导型的经济开发战略”,提出“出口第一主义”“贸易立国”等口号,大力引进外 国资本和技术设备,利用本国廉价劳动力开办工厂,加工原材料,然后将大部分产品出口,以此推动工业 化的进程,同时为利用有限的财力、物力,尽快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推行了“不均衡增长”战略,在一定时 期内进行“倾斜式”投资,在发展中求均衡。建起了包括蔚山工业区在内的27个出口工业区作为“高速发 展的旗手”。政府投资的60%集中在电力、公路、铁路、港口、通讯等“社会间接资本”方面。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韩国进入经济政策调整和结构转型的阶段,主要针对经济起飞阶段出现的 弊端进行调整。过去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和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这时则积极向技术密集型产 业转变。20世纪90年代韩国已步入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它的造船业、汽车制造业、电子工业等在世界 上占有重要地位。 (1)根据以上材料归纳韩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基本特点。 (2)从自然和社会角度分析20世纪60年代韩国工业化特点的成因。 (3)韩国发展的经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相关标签:
- 公共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