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面试(事业单位)

本试卷为2023年面试(事业单位),题目包括:主观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主观题

面试(事业单位)

一、主观题 (共10题,每题10分,共计100分)

1、我们认为你今天的表现不如其他考生,不准备录用你。你有什么想法?
2、用“阳光,交际,前途,政策,风险”等词,编一个故事。
3、请问你对“有些人看起来像朋友但做不了朋友,有些人看起来不像朋友但却是真正的朋友”这句话怎么看?
4、有一户重点企业,年利税超亿元。但该企业产品是大路货,技术含置低,附加值低,企业规模偏小,影响了企业生存和发展。为此,企业制定了技术改造方案,省里决定将该企业申报的技改项目作为国债贴息重点技改项目,向相关部委汇报。请你准备一个汇报提纲,说明拟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证,以求得国家对项目的认可和支持。
5、毕业几年后,有同学提议由你来牵头组织一次“校友联谊会”,你准备怎么做?
6、面试热点:让“国潮风”来得更猛烈些吧
【热点背景】
近来,一股“国潮风”袭来。很多传统品牌和潮流文化向结合,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在公务员面试题目中,“文化”一直是出题的重要方向之一。而当下火爆的“国潮”也许会是命题人关注的话题,可以来重点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模拟试题】
把大白兔奶糖的香涂在手上,将六百年故宫的美抹在脸上,把六神花露水的味揉进酒里,除此之外还有泸州老窖香水、青岛啤酒外套、老干妈卫衣、马应龙唇膏……越来越多的传统品牌与潮流文化相融合,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形成了一股“国潮风”。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7、面试热点:真实的生活 真正的后浪
【热点背景】
某视频平台发布了一个名为《后浪》的演讲视频后,里面的对于当代年轻人的认可,赞美让年轻人感动,感动之余,发现视频中的年轻人更多的是展示着物质优越的年轻人,现实是年轻人的生活可以说是一地鸡毛,虽然想像《后浪》中的年轻人一样,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紧接着,快手平台发布了《看见》,这里的年轻人更像是普普通通的人民群众为了实现自己梦想不断努力,享受现在,拼搏未来。
日前,某视频平台发布了一个名为《后浪》的演讲视频后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这是对于当代年轻人的认可,激励年轻人上进;有人认为视频中的年轻人更多的是展示着物质优越的年轻人,是少数人的狂欢,不符合大部分年轻人的实际生活不如另一平台发布的《看见》真实。请谈谈你的看法。
8、面试热点:疫情下的“复产自救”需要多方守望相助
【热点背景】
一家开办了20多年的民办幼儿园目前有70多名教职工,因疫情关系至今仍未复工。幼儿园需要经营下去,每月的花销至少有30万。受疫情影响,长期的停工使得幼儿园的生存举步维艰。为了保障幼儿园持续运营,挺过难关,有些家长说幼儿园的早餐味道不错,建议园长可以制作一些早餐售卖。园长称,刚开始是以儿童营养餐的形式在家长群里开始推广的,尝试了一段时间,家长的反映非常好,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就抓紧去办了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租赁了新的店面,卖包子就正式展开了。此事经报道后在网络上一度引起热议,登上微博热搜。
【热点题目】
受疫情影响,某地一民办幼儿园无法正常复工。为维持幼儿园运营,该幼儿园办理了个体营业户执照并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开卖包子,进行“自救”。对此,一些网友认为,幼儿园本末倒置,售卖包子一举应被叫停;也有网友认为这是幼儿园积极自救的尝试,值得提倡。对此,你怎么看?
9、面试热点:如何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热点背景: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6月2日下午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模拟试题:
习近平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指出:“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10、面试热点:如何利用好消费券走好城市“烟火气”回归之路
【热点背景】
近日,杭州、南京等城市,河北、四川等省份向当地居民发放各种消费券。杭州发放额度达16亿元。南京第一批8万笔餐饮消费券、8万笔体育消费券、8万笔信息消费券、6万笔图书消费券投入市场后,消费市场回暖明显。
“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正在恢复,令人振奋。但是,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小商家的冲击,不容忽视。地方政府向当地居民发放消费券,体现多层用意。不同的地方要结合自身实际,做出科学决策,不能盲目攀比。政策鼓励的目的是,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合理安排资源配置,坚定广大群众信心,提振生产与消费,让经济与社会回到前行正轨。
【模拟试题】
近期,为了提升居民消费和促进经济回升,一些省份和各城市相继推出各类消费券。例如,南京市发放第一批8万笔餐饮消费券、8万笔体育消费券、8万笔信息消费券、6万笔图书消费券投入市场后,消费市场回暖明显。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