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安全生产管理试题

本试卷为往年安全生产管理试题,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安全生产管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D  )
1、关于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中,采购验收中涉及的验收不包括( )。
A、验收“三证一标志”是否齐全有效
B、对相关劳动防护用品作外观检查
C、必要时应进行试验验收
D、安全标志管理检查验收
(  B  )
2、下列各项不属于安全评价准备阶段的内容是( )。
A、明确被评价对象
B、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C、明确被评价范围
D、收集相关法律、法规
(  A  )
3、某铅笔厂制定的本厂安全文化建设管理制度中,企业自身的定期全面审核内容,其中错误的是( )。
A、安全管理部负责定期组织评审
B、评审的内容应包含安全文化建设过程的有效性和安全绩效结果
C、应确定并落实整改不符合、不安全实践和安全缺陷的优先次序,并识别新的改进机会
D、应采用有效的安全文化评估方法,关注安全绩效下滑的前兆,给予及时的控制和改进
(  C  )
4、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和地区制定了一系列事故统计指标用以反映国家、行业和地区的事故情况。下列指标,可以用来进行地区、行业、企业之间安全生产情况比较的是( )。
A、事故平均经济损失
B、事故平均死亡人数
C、十万人死亡率
D、事故平均直接财产损失
(  A  )
5、用于概括和描述原始资料总体特征的是( )。
A、描述统计方法
B、推理统计方法
C、综合分析方法
D、分组分析方法
(  B  )
6、对个人防护用品的质量、配备与作用的监察属于()。
A、行为监察
B、技术监察
C、一般监察
D、专门监察
(  D  )
7、某建筑施工单位2004年关于安全培训时间的下述安排中,符合安全生产法的要求的是()。
A、主要负责人再培训时间12小时
B、新上岗的安全科长培训时间40小时
C、新从业人员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时间45小时
D、安全科原岗位人员再培训时间16小时
(  C  )
8、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A、经过评估
B、存在
C、可导致事故发生
D、不容忽视
(  C  )
9、国家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对象、内容、程序和监察结果的处置要求均有明确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特种设备经甲省检验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后到乙省使用,应由乙省检验检测机构重新检验
B、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均有权独立随时实施现场监察
C、监察人员应做好现场监察记录,并经被检查单位有关负责人签字确认
D、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必须以口头形式发出
(  D  )
10、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下列关于事故隐患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事故隐患包括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B、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之后能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C、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
D、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但不应包括承包商和供应商
(  A  )
11、根据本质安全的定义,下列装置或设备中,属于从本质安全角度出发而采取的安全措施的是()。
A、切割机械上设置的光控断电装置
B、汽车上设置的安全气囊
C、为探险人员配备的降落伞
D、煤矿工人佩戴的自救器
(  D  )
12、( )是决定组织的安全与健康管理承诺、风格和效率的那些个体或组织的价值观、态度、认知、胜任力以及行为模式的产物。
A、安全文明
B、企业文化
C、安全生产
D、安全文化
(  B  )
13、7月10日,邢某在厂房内对机车司机室顶部进行擦洗保洁作业,完成作业后,通过移动工装台回到地面,邢某在与地面人员交流时,由于移动工装台无制动装置产生平移,站立不稳从2.1m的二层平台上摔落,造成脊椎受伤。根据事故集中连锁理论,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是( )。(①防护、保险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②生产作业环境不良③有分散注意力行为④安全培训不到位)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B  )
14、甲省某省属机械制作企业位于乙市丙县境内,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该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工作的管理部门是()。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B、甲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乙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丙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B  )
15、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下列关于重大危险源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按照有关标准的规定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安全评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构成一级重大危险源,且爆炸品实际存在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之和大于或等于1 的
B、构成二级重大危险源,且液化易燃气体实际存在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之和大于或等于1 的
C、构成一级重大危险源,且毒性气体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之和大于或等于1 的
D、构成二级重大危险源,且毒性气体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之和大于或等于1 的
(  C  )
16、某建设企业为提高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水平,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下列措施中,属于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是()。
A、严格安全技术交底,执行“三宝”、“四口”制度
B、设置醒目安全标语,临街建筑物的护身板上设置红色标志灯
C、机械设备均安装安全防护装置,提升安装防过顶、防坠保护装置
D、特殊工种均持有上级主管单位考核的合格证,一律持证上岗
(  D  )
17、某金属矿采掘企业自开办以来,一直不缴纳工伤保险费。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责令该企业限期参加工伤保险,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 )的滞纳金。
A、万分之一
B、万分之二
C、万分之三
D、万分之五
(  D  )
18、某市安全监管部门为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在构建“企业安全双重预防机制”过程中,建立了安全风险评估和事故隐患排查标准体系。体系中关于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相关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大危险源应认定为重大隐患
B、重大风险均应认定为重大隐患
C、企业应实施风险辨识闭环管理
D、企业应实施隐患治理闭环管理
(  B  )
19、安全生产标准化强调企业安全生产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强化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注重绩效管理和持续改进。下列安全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中,错误的是( )。
A、安全生产标准化遵循“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 动态管理理念
B、企业安全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并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C、安全生产标准化包含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和持续改进8 个方面
D、企业安全标准化评审包括企业自评和评审单位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
(  B  )
20、根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下列费用中,不属于安全生产费用支出范围的是( )。
A、配备应急器材费用
B、操作技能竞赛费用
C、安全标准化建设费用
D、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费用
(  B  )
21、某企业针对可能发生的液氮储罐氨气泄漏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下列应急救援人员佩戴个体防护装备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穿防酸工作服
B、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
C、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穿阻燃防护服
D、佩戴长管面具,穿防酸工作服
(  A  )
22、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 )的监控预警系统。
A、实时
B、完整
C、完善
D、具体
(  A  )
23、下列关于高处作业分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作业高度在2m时,属于Ⅰ级高处作业
B、作业髙度在5m时,属于Ⅱ级高处作业
C、作业高度在15m时,属于Ⅲ级髙处作业
D、作业髙度在30m时,属于Ⅳ级高处作业
(  A  )
24、按照安全系统工程和人机工程原理建立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一般将规章制度分为4类,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属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类。
A、综合管理
B、人员管理
C、设备设施
D、环境管理
(  B  )
25、设施或系统中存储或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是发生事故的( )。
A、原因
B、根源
C、结果
D、隐患
(  A  )
26、被实时监控的危险源对象的各种参数超出正常值的界限,向事故发生的方向转化,如不采取应急控制措施就会引发火灾、爆炸及重大毒物泄漏事故,这种状态是( )。
A、事故临界状态
B、重大危险源预控制状态
C、实时监控状态
D、实时管理状态
(  C  )
27、甲某被一木村加工厂招收为电锯工,某工作环境有噪音、飞溅火花、钢屑等危害因素。木材厂应为甲某配备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是( )。
A、手套
B、呼吸器
C、防护眼镜
D、耳塞
(  B  )
28、按照(),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法、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方法和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方法。
A、评价对象的不同
B、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
C、安全评价的方法
D、安全评价的过程,
(  A  )
29、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要全面、有序地进行识别,防止出现漏项,识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 )的过程。
A、系统安全分析
B、安全评价
C、安全预评价
D、安全验收
(  B  )
30、依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J48号),职业病分为十大类132种。下列关于职业病分类及职业危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工尘肺发病人数占尘肺病总人数第一位
B、低气压职业危害引起的职业病属于高原病
C、红外线引起的职业病属于电光性眼炎
D、激光产生的职业病属于光感性皮炎
(  B  )
31、根据《职业病防治法》,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行政主管部门提交( )。
A、卫生防护设施设计报告
B、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C、职业卫生专篇
D、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  D  )
32、某企业每半年更新一次应急人员联系电话,这体现了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中关于()的基本要求。
A、应急组织和人员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B、结合本单位分析危险性
C、有明确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与应急能力相适应
D、预案要素齐全完整,信息准确
(  C  )
33、5月6日,某省甲市乙县H工业园区R国有控股集团Z冶金企业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事故,造成9人重伤,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于当日5时32分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下列关于Z企业负责人事故报告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接报半小时内,应向R集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B、接报半小时内,应向H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C、接报1h内,应向乙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D、接报1h内,应向甲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  B  )
34、下列生产安全事故案卷资料中,属于现场勘查报告及事故现场勘查材料的是( )。
A、事故抢险救援报告
B、事故现场图
C、专家鉴定意见
D、调查询问笔录
(  C  )
35、甲钢铁厂位于某省市境内。某日,钢铁厂发生锅水包倾倒事故,造成15人死亡。有关部门迅速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并形成了事故调查报告。负责批复事故调查报告的行政部门是()。
A、国务院
B、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省人民政府
D、市人民政府
(  D  )
36、5月9日,某省甲市一客运运输公司所属一辆长途大巴,在行驶至该省乙市时,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月10日,因事故伤亡人数上升为较大事故,事故调查需要升级调查处理,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下列事故调查组织和人员组成中,正确的是()。
A、6月8日前,甲市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乙市人民政府派员参加
B、6月8日前,乙市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甲市人民政府派员参加
C、5月16日前,甲市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乙市人民政府派员参加
D、5月16日前,乙市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甲市人民政府派员参加
(  B  )
37、某商厦地下一层为大型综合性连锁超市,地上一层至三层主要经营服装及日用品,四层、五层主要为餐饮娱乐区。某晚20时32分,该商厦发生火灾,经过4个小时的扑救,将火彻底扑灭。这起事故造成9人死亡,50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376万元,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是()。
A、一般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  C  )
38、某工厂发生锅炉爆炸事故。根据有关规定,该事故需要由政府组织调查处理时,应由( )负责组织。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煤矿安全监管机构
C、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D、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
(  A  )
39、关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督检查的目的是加大有效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力度
B、行政许可制度是指对特种设备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和设备准用制度
C、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内容有行政许可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和事故应对和调查处理
D、建立危机处理机制是安全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
(  C  )
40、根据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下列统计图适用于直观描述伤亡事故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是( )。
A、条图
B、圆图
C、线图
D、散点图
(  B  )
41、资料整理又称统计汇总,是将搜集的事故资料进行审核、汇总,并根据事故统计的( )计算有关数值。
A、法律规定
B、目的和要求
C、方案
D、指标
(  D  )
42、不属于标准计算损失工作日的是( )。
A、脊柱损伤
B、胸部损伤
C、眼部损伤
D、毛发损伤
(  B  )
43、根据《安全评价通则》(AQ 8001),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的不同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其中安全验收评价是( )。
A、在项目建成正式投产后进行的一种检验性安全评价
B、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开展的以安全设施“三同时”为主的检验性评价
C、对建设项目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的评价
D、对在建生产设施的某一特定部位进行的评价
(  D  )
44、某评价机构承担了煤矿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工作,并成立了评价项目组,在明确评价对象、评价范围后,收集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和相关事故案例。在预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中,该评价项目组还应进行的工作是( )。
A、全面辨识危险、有害因素
B、合理划分评价单元
C、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
D、实地调查类比工程
(  B  )
45、某石化企业组织有关安全技术人员对运行中的催化裂化装置存在的火灾、爆炸等事故隐患进行安全评价。按照安全评价的实施的阶段分类,本次安全评价属于( )。
A、消防现状评价
B、安全现状评价
C、安全验收评价
D、安全预评价
(  B  )
46、我国对劳动者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周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每( )年检查1次。
A、1
B、2
C、3
D、5
(  A  )
47、根据系统安全工程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 )。
A、承受程度
B、认知能力
C、实践水平
D、预计范围
(  A  )
48、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 )监察体制。国务院、省(自冶区、直辖市)、市(地)以及经济发达县的质检部门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
A、专项安全
B、综合安全
C、日常安全
D、强制安全
(  C  )
49、统计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对偏态分布的统计资料进行集中趋势统计描述的常用指标是( )。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中位数
D、加权平均数
(  B  )
50、某火灾事故造成一次死亡5人,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 6721)进行计算,该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是( )日。
A、15000
B、30000
C、50000
D、4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