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太网协议不支持交换矩阵拓扑?

网络工程 转变 以太网 光纤通道
2022-03-03 23:05:40

在学习光纤通道和 SAN 的过程中,我在IBM Knowledge Center上找到了以下信息:

交换结构是一种光纤通道拓扑,其中各个节点端口由交换机互连和管理。

然而,AFAIK,交换结构的概念包括通过一个或多个网络交换机互连各种节点。

从物理链路 POV 来看,我认为这在以太网中是可能的,因为可以使用以太网接口将多个交换机与节点连接起来,并且转发也是可能的。虽然我不明白,为什么以太网不支持交换结构拓扑。

为什么这项技术特定于 FibreChannel,为什么不是以太网呢?

1个回答

“交换结构” (SW) 主要用于光纤通道网络,因为它与其他 FC 拓扑点对点 (P2P) 和仲裁环路 (AL) 形成鲜明对比。SW 中的要点是两个节点之间有多个活动路径。

经典以太网需要树形拓扑 - 然而,结构的概念在以太网中并不少见,尤其是在与 IP 一起使用时。

在 iSCSI 存储网络 (SAN) 中,最常见的结构是在 IP 层 (L3) 上构建 - 因为它更易于构建且更易于控制。直接在以太网的第 2 层上构建具有活动链路的网状网络需要复杂的 MSTP 设置、多机箱链路聚合 (MLAG) 或最短路径桥接 (SPB aka 802.1aq)。

在分层网络设计中,核心层和分布层通常也使用结构。他们正在转向路由链路 (L3) 而不是交换链路 (L2),以提高可扩展性和效率,并在出现故障时加快收敛速度​​。

所以基本上,从某个(高)有利的角度来看,光纤通道交换结构和网状路由以太网/IP LAN 之间甚至没有太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