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变成了费雪测试两者之间的差异价值观。但是,当要进行荟萃分析时,我们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步骤呢?它是否纠正了测量误差或非采样误差,我们为什么要假设是人口相关性的不完美估计吗?
将 r 转换为 Fisher z 是否有利于荟萃分析?
机器算法验证
相关性
方差
采样
荟萃分析
2022-03-06 02:17:08
1个回答
实际上,文献中存在相当多的争论,是否应该使用原始相关系数或 r-to-z 转换值进行荟萃分析。但是,撇开这个讨论不谈,应用转换的原因实际上有两个:
许多元分析方法假设观察到的结果的抽样分布(至少近似)是正态的。什么时候(真正的相关性)在特定研究中远离 0 并且样本量很小,那么(原始)相关性的采样分布变得非常偏斜,并且根本不能很好地近似于正态分布。Fisher 的 r-to-z 变换恰好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归一化变换(尽管这不是变换的主要目的——见下文)。
许多元分析方法假设观察到的结果的抽样方差是(至少是近似的)已知的。例如,对于原始相关系数,抽样方差大约等于:
为了实际计算,我们必须对这个未知值做点什么在那个等式中。例如,我们可以只插入观察到的相关性(即,) 进入方程。这将为我们提供抽样方差的估计,但这恰好是一个相当不准确的估计(尤其是在较小的样本中)。另一方面,r-to-z 变换相关的采样方差大约等于:
请注意,这不再取决于任何未知数量。这实际上是 r-to-z 变换的方差稳定特性(这是变换的实际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