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 R 中使用 metafor 包。我已经拟合了一个带有连续预测器的随机效应模型,如下所示
SIZE=rma(yi=Ds,sei=SE,data=VPPOOLed,mods=~SIZE)
产生输出:
R^2 (amount of heterogeneity accounted for): 63.62%
Test of Moderators (coefficient(s) 2):
QM(df = 1) = 9.3255, p-val = 0.0023
Model Results:
se zval pval ci.lb ci.ub
intrcpt 0.3266 0.1030 3.1721 0.0015 0.1248 0.5285 **
SIZE 0.0481 0.0157 3.0538 0.0023 0.0172 0.0790 **
下面我绘制了回归。效果大小与标准误差的倒数成比例绘制。我意识到这是一个主观陈述,但 R2(解释了 63% 的方差)值似乎比图中显示的适度关系所反映的要大得多(即使考虑到权重)。

为了向您展示我的意思,如果我然后使用 lm 函数进行相同的回归(以相同的方式指定研究权重):
lmod=lm(Ds~SIZE,weights=1/SE,data=VPPOOLed)
然后 R2 下降到 28% 的方差解释。这似乎更接近事情的本来面目(或者至少,我对什么样的 R2 应该对应于情节的印象)。
在阅读了这篇文章(包括元回归部分)后,我意识到:(http://www.metafor-project.org/doku.php/tips:rma_vs_lm_and_lme),lm 和 rma 函数应用方式的差异权重会影响模型系数。但是,我仍然不清楚为什么在元回归的情况下 R2 值要大得多。为什么看起来适度拟合的模型占效应异质性的一半以上?
较大的 R2 值是因为在元分析案例中方差的划分方式不同吗?(抽样可变性与其他来源)具体而言,R2 是否反映了在不能归因于抽样可变性的部分中所考虑的异质性百分比?也许非元分析回归中的“方差”与元分析回归中的“异质性”之间存在差异,我并不欣赏。
恐怕像“这似乎不对”这样的主观陈述是我必须在这里继续的。在元回归案例中解释 R2 的任何帮助将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