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在第一组抛硬币后没有实际测试硬币,或者选择根据第一组抛第二组硬币,那么是的,您应该能够简单地将它们组合成一个大样本。
如果您的行为以任何方式取决于第一个集合中发生的情况,那么当它被视为一个大样本时,它会影响组合集合的属性,与如果它实际上是一个大样本的属性相比)。
如果您确实在第一组之后测试了硬币,那么这两个测试将是相互依赖的。(如果您对其进行了测试,但无论结果如何,它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任何影响,您可以继续简单地忽略它,就好像它从未发生过一样。但是,最好将其报告为两个测试,其中之一n=20 和 n=30 中的第二个 - 事后有多种方法可以组合独立测试……但同样,这要求第二组不依赖于第一组。)
针对评论中的一个有见地的问题:
在我的讨论中,问题不是正面的比例(我不能以这种方式偏向硬币)。受影响的是它的测试。如果我为一组特定的结果赋予了重要性,但我根据这些结果改变了行动,那么我可能会改变根据我的实验得出各种结论的次数比例。whuber 关于“三分之二最好? ”的评论暗示了这一点;如果先出现反面,则通过说“三分之二最好”来改变的不是 P(H),而是基于实验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谁赢得了抛掷”)。
在问题的 20 次投掷中,假设我的原始规则是“如果我看到 15 个或更多正面,则断定硬币偏向正面,如果我看到 15 个或更多反面,则得出结论它偏向反面”。大约 2% 的情况下,我会称它为偏向正面的公平硬币,而在大约 2% 的情况下,我会说它偏向于反面。
现在考虑规则“如果我看到 15 个或更多正面,则断定硬币偏向正面,否则,再掷 30 次并应用我会应用的拒绝规则,就好像我一开始就掷了 50 次一样”,然后我说它有偏见的可能性不大,也不太可能说一枚公平的硬币偏向正面,而不是得出结论它偏向于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