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合效应模型中使用相同的变量作为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

机器算法验证 r 混合模式 lme4-nlme
2022-03-23 17:12:07

实验 该数据来自一个实验,其中两个人协作以特定顺序放置对象。Director 的屏幕上有目标阵列,而 Matcher 的屏幕上有一个加扰阵列,必须重新组织以匹配 Director 的显示。导演是使用脚本的同盟者。在以不同顺序使用相同对象的几轮之后,有一个关键轮。

感兴趣的度量是 Matcher 在屏幕上查看目标对象的反应时间 (RT),具体取决于该对象是使用先前建立的标签 (Old Label) 还是新标签 (New Label) 来引用的,以及是否互动伙伴是以前的伙伴(Same Partner)或新伙伴(Different Partner)。每个参与者经历了 8 个关键轮次,因此每个参与者在设计的每个单元格中有 2 个观察值,每个关键轮次使用不同的目标对象。因此,我们有一个 2(标签)x 2(合作伙伴)的受试者内设计。我们预测,当同一合作伙伴使用新标签时,RT 会最慢,但其他三组的 RT 不会有差异(即交互效应)。

使用 ANOVA 证实了这种效果。但是,我想使用混合效应模型来捕获同一模型中的参与者和项目级别的变化。我在 R 中的当前模型是仅截取随机模型:

rm1 <- lmer(RT ~ Label*Partner + (1|Subject) + (1|Item))

然而,我想在模型中包含随机斜率,以承认参与者可能对设计中的每个单元格有特殊差异,并且每个项目的 RT 也可能显示特殊差异。因此,我想这个模型看起来像:

rm2 <- lmer(RT~Label*Partner + (Label*Partner|Subject) + (Label*Partner|Item))

然而,我不确定是否适合在我的模型中同时包含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如果我只将标签和合作伙伴变量包含为随机效应,那么我无法从模型中提取系数,因此我无法确定显着性。

1个回答

请注意,您的模型rm1包含一个既用于固定效应又用于随机效应的因子——即截距。所以是的,按照你的建议去做是可以的。唯一的问题是要估计的随机效应要多得多。简约和适合之间总是需要权衡取舍,因此请查看 AIC 和 BIC 统计数据等,以确保您不会太花哨。例如,您可能认为至少没有将其中的交互视为随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