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测量行为健康治疗干预对感兴趣的结果的影响。然而,比较不同类型治疗的相对疗效是棘手的——更密集的干预可能表明客户有更严重的问题,其结果将更频繁地出现负面影响。在我正在研究的领域中,随机对照试验通常是不道德的。
你最喜欢解决这种选择偏差的方法是什么——需求水平决定干预类型,但需求水平也在决定结果方面发挥作用?您对常见方法的批评是什么?
我探索过的一些方法(请注意,当我说表示严重性的协变量时,我没有显示“这种治疗是一个人需要的”的神奇变量;这一切都基于理论和观察到/可用的数据,但是只是可能的指标,必须与其他因素一起考虑):
多变量模型,包括病情严重程度的协变量(例如,初步诊断、紧急服务历史等);
倾向得分匹配,预测治疗类型和结果的因素相同(但一次只能检查一种治疗类型);
潜在类别分析(建立可能表明严重性的协变量);
仅在严格定义的组上运行模型(例如,仅在具有一种特定诊断类型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