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然可以试验它以供自己使用,但以下是您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陷阱:
睡眠模式。规范所说的内容与您可以实现的内容之间通常存在天壤之别。许多廉价模块的稳压器会吸收比您想要的更多的电流。无论您使用何种开发环境,都可能会增加大量开销。无线连接耗电。传感器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状态...
准确性。温度传感器通常需要仔细校准。糟糕的设计可能意味着您的 MCU 或其他组件会影响读数。
案例。这听起来可能很愚蠢,但实际上通常很难找到既便宜又适合您的需求的案例。
此外,一旦您考虑到电路板、传感器、电池、外壳,尤其是您将花费的所有时间,它可能不会比现成的解决方案便宜。
但是,如果您想要的是学习和玩乐,那么一定要继续!
编辑
无线技术(然后是 MCU)的选择是困难的。Wi-Fi 的优势在于它无处不在,因此将设备添加到 Wi-Fi 网络很容易。它的缺点是对于休眠设备,您通常最终必须重新关联,通过 DHCP 获取 IP,建立连接,发送数据,等待 ACK ......取决于您的设置,整个唤醒连接-读取传感器-发送-返回睡眠周期很容易花费几秒钟的时间。
不知道基于 ESP8266 的电路板的确切数字(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您使用的是低级 ESP-IDF 还是更高级别的环境,例如 micropython),但假设它在此期间平均消耗 50 mA清醒周期,睡眠期间为 10 uA,每 5 分钟您有 5 秒的清醒时间,即:
(295 * 0.010 + 5 * 50) / 300 = 0.84 mA 平均功耗。
配备 2500 mAh 电池,可使用约 4 个月。
如果您的稳压器有问题(或围绕该稳压器的设计很差),或者您的传感器在唤醒后需要更多时间“稳定”,或者您的 MCU 平均消耗更多功率(Wi-Fi 耗电),然后它变得更糟。而且我根本没有考虑传感器本身。
BLE 或 Zigbee 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尤其是在这些短间隔的情况下。但是你猜怎么着......已经有便宜的BLE或Zigbee温度传感器......缺点是你需要一些东西来连接它们。根据传感器的数量和位置,这可能是一个问题,或者解决起来非常简单且成本低廉。
另外,不要低估准确性的问题。互联网上到处都是温度传感器的故事,这些传感器受到它们所连接的 MCU 的热量输出的影响。
但同样,如果您想在尝试所有这些方面获得乐趣,请这样做,您会在此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