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上讲,据我所知,以太网是为了用作广播协议和技术而开发的。我想现在它不是这样使用的。由于我看到的所有示例都是指点对点通信,因此我无法理解它是如何用于多播通信的。
我知道在广播中使用以太网的一个例子是 DHCP 发现消息。但是,我不能认为它被用作通信本身的一种手段。
如果需要,我可以进行更多合作。谢谢您的帮助
从理论上讲,据我所知,以太网是为了用作广播协议和技术而开发的。我想现在它不是这样使用的。由于我看到的所有示例都是指点对点通信,因此我无法理解它是如何用于多播通信的。
我知道在广播中使用以太网的一个例子是 DHCP 发现消息。但是,我不能认为它被用作通信本身的一种手段。
如果需要,我可以进行更多合作。谢谢您的帮助
最初,以太网基于广播物理层技术(用于 10BASE5/10BASE2 的总线网络或带有中继器),但在逻辑上(第 2 层),该协议一直是基于 MAC 的多对多——最初仅通过对每个 NIC 进行过滤.
现代网络不再使用广播方法(过去 15 多年),而是始终使用基于 MAC 的数据包交换。
广播和多播是使用交换机识别的特殊地址完成的。广播地址全为 FF:FF:FF-FF:FF:FF,多播地址的第一个八位字节的最低有效位设置为 1(I/G 位)。广播帧被转发到所有端口,但接收它的端口除外。多播被转发到订阅的端口。没有适当多播支持的交换机将它们视为广播,甚至将其视为未获知的地址,对它们进行泛洪。
以太网的(非古代)物理层协议使用点对点链接,因此链接中始终只有两个端口。
以太网被开发用作广播协议和技术。
那是不正确的。以太网是为共享访问媒体而开发的——最初是一种贯穿整个办公室的物理总线,并且每台主机都连接到该总线。它可以是单播、多播或广播。
现代网络使用交换机而不是总线,但从逻辑上讲,它们是相同的。
Zac(暗指 I/G 位)和 Ron(指出共享媒体和广播是不同的东西)给了你几个观点,我将通过对比交换式以太网广播协议和交换式以太网广播协议给你另一个观点。帧中继非广播协议。
以太网和帧中继都可以切换。以太网有广播,但帧重放没有。以太网交换机将通过泛洪(如有必要)在 LAN 上找到目标主机,但必须预先配置帧中继交换机(传入 DLCI、传出接口和传出 DLCI)才能将帧从一个端点发送到另一个端点. 不知道目标主机在哪里的以太网交换机会将帧泛洪到所有其他交换机接口,正确的目的地将获得该帧,但网络上的所有其他主机也将获得该帧。帧中继不会这样做,这对于典型用例来说是非常不受欢迎的。帧中继也可以点对点连接,以太网也可以,但是帧中继仍然不能广播或组播,而以太网可以。
例如,考虑 OSPF。OSPF 将以太网视为广播网络,以太网网络上的 OSPF 路由器将使用多播(发送一个帧到达网络上的所有 OSPF 路由器,使用所有 OSPF 路由器都将订阅的多播目标地址),因为以太网支持广播和多播。OSPF 将帧中继视为非广播网络,源 OSPF 路由器需要将每个帧复制到网络上的每个 OSPF 路由器,因为帧中继没有广播或多播。多播是首选,因为它在与多个对等路由器通信时对路由器和网络的负担较小。
即使您使用以太网将具有物理点对点链路的一个 OSPF 路由器物理连接到另一个 OSPF 路由器(链路上不可能有任何其他主机),OSPF 也将默认使用多播。您可以通过将 OSPF 以太网接口配置为点对点接口来覆盖该行为,但如果以太网网络上有多个 OSPF 路由器,则会失败。
正如 Ron 指出的那样,您似乎将共享媒体(如果两个或多个主机同时传输,则可能发生冲突)与广播混淆。10 Gbps 之前的各种以太网标准都写到了以太网可以连接到集线器(共享介质)的可能性,但有冲突的可能性,但在 10 Gbps 时就被消除了(工程师最终屈服于交换以太网是新的现实),但广播和多播并没有从标准中删除,因为它们仍然是以太网的必要特性。
正如 Zac 所指出的,MAC 地址有一些特殊的位。其中一位 (U/L) 告诉您 MAC 地址是通用地址(由制造商分配)还是本地管理(由网络管理员分配以覆盖通用地址)。另一位 (I/G) 告诉您 MAC 地址是单个地址(分配给单个主机),还是组地址(广播到所有主机或多播到订阅多播组的主机)。
(L1)Eth 使用 L2 接口代码 (MAC) ... L1 = 位,L2 = 帧 ... 广播使用 L3 协议并传输哈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