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唯一一致的建议是保持燕尾榫长度约等于板厚度。并保持燕尾比在 1:6 和 1:8 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有些是传统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是基于美学的;您确实会看到特定装饰效果的例外情况。
燕尾榫本身就很坚固,无论是结构上还是因为胶水表面积大,所以你可以摆脱相当多的变化,但最终还是会得到一个非常坚固的接头。广义上讲,要记住的主要事情是不要使针脚或尾巴的底部太薄,也不要使坡度太高(因为这往往会在它们的角落留下短粒,这是脆弱的)。
从这个开始,在某种程度上,许多关节尺寸是一个选择问题——排除非常胖或非常瘦的选项,几乎任何介于两者之间的选项都可以很好地工作。
我扭动着东西,直到它们看起来像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大多数东西。
这通常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在联合制造中,看起来正确的东西很多时候会很好用。
上面的接头看起来像一个半搭接燕尾接头,但它的功能如何呢?
我认为您在那里绘制的内容可以称为带肩燕尾半圈(英国:带肩燕尾对半关节),它看起来会按照我认为您想要的方式完美运行。
它的布局和切割比传统的燕尾式半圈稍微复杂一些(我认为大多数应用程序几乎没有额外的好处)但如果你对它的外观感到满意,我不会预见到问题。
是否有任何基础科学/数学来选择关节的尺寸?
有一些,但它主要涉及强度更为关键的结构木材接头,并且数学非常繁重,因为它考虑了木材的结构强度,例如弹性和刚度模量。如果您想阅读林产品实验室(美国农业部的一个部门)的出版物,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如果您想更详细地研究它,有ASTM标准用于结构接头强度和木材测试。
您使用什么技术从头开始布局关节?
粗略的经验法则是布置关节的通常起点,有些人对如何布置关节有自己的偏好(有些人纯粹是出于权宜之计,而不是着眼于最大化力量)。
在家具制造环境中,由于木材的强度通常足以满足应用需求,因此接头尺寸的变化并不重要,也不会对强度产生任何明显影响。
例如,对于榫卯细木工,较老的指南可能会说榫头通常是所用木材厚度的 1/3。然而,对于较薄的库存榫头,厚度的一半并不少见,对于较厚的板榫头,可以使用三分之一以下;或者,优选地,形成一对较细的榫头(双榫头)。榫眼通常比它们要与之配合的榫头的长度稍深一点,因为很难将榫眼的底部形成完全平坦的位置,它为您提供了一点余地,因此榫头可以完全就位,并提供一个小口袋,用于收集多余的胶水(而不是在将榫头推回原位时将所有胶水挤出)。
因为细木工是一个如此广泛而深入的主题,所以最好在出现特定关节的问题时提出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