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我的脉冲发生器的理论和实际功率之间的巨大差异

电器工程 发电机 脉冲 微波
2022-01-21 16:18:42

我正在尝试获得一些关于脉冲生成的技能,但这并不容易。我试图推导出脉冲发生器中输入电阻消耗的功率,但事实证明它比实际功率小得多(如果我是正确的)。我的错误在哪里?

脉冲发生器是一种简单的弛豫雪崩晶体管脉冲发生器。

发电机

这是一张图片

实际生成器

编辑:图片中可见的 50 欧姆电阻已断开连接。只有衰减器的 50 欧姆在这里起作用。这是我对耗散功率的推导:

振荡器通过电阻器\$R\$(示意图中的\$= R1+R2\$)为电容器\$C\$(示意图中的\$C_1\$ )充电并通过晶体管放电到负载电阻\$R_L\$(=原理图中的R4)。

我们可以用示波器可视化脉冲。 在此处输入图像描述

我们在这里假设脉冲大致具有直角三角形的形状,其直角角在\$(0,0)\$\$V\$为三角形的高度(以伏特为单位),而\$\sigma\$为其底(以秒为单位)。因此,脉冲形状的方程大致为 $$u(t) = V - {V\over \sigma}t.$$

这给出了单个脉冲 在\$R_L\$中耗散的能量: $$ E = {1\over R_L}\int_0^\sigma u^2(t) dt = {1\over R_L} \bigg[ -{ \sigma\over 3V}\bigg(V - {V\over \sigma} t\bigg)^3\bigg]_0^\sigma = {\sigma\over 3R_L}V^2 $$ (1/3方波消耗的能量,这是有道理的)。假设脉冲的频率为\$f\$,那么在一秒内消耗在\$R_L\$中的能量,也就是平均功率,为 $$ P_{mean} = fE = {f\sigma \超过 3R_L}V^2。$$

现在,我们对电容\$C\$的评估感兴趣。\$V_{av}\$为最小输入电源电压,以使雪崩晶体管发生振荡。电容器在放电到晶体管之前的最终电压近似为\$V_{av}\$,因此其能量为\$E_{cap} = CV_{av}^2/2\$但是这种能量几乎完全通过脉冲传输到晶体管和\$R_L\$,因此,忽略晶体管浪费的能量(我已经检查过保持凉爽),它等于能量 \$E\ $上面计算的。这导致: $$ C = {2\sigma\over 3R_L}{V^2\over V_{av}^2}。$$

最后,让我们评估电阻\$R\$消耗的功率回想一下,电阻器将电容\$C\$充电到电源电压\$U\$所浪费的能量\$CU^2/2\$(与存储在电容器中的能量相同)。一个很好的近似值(因为\$1/f\$\$\sigma\$大得多),所有流过\$R\$的电流都用于对\$C\$充电。

因此,在\$U = V_{av}\$的情况下,我们最终得到\$R\$在一秒钟内消耗的能量或平均功率,大约为 $$ P^R_{mean} = {1\超过 2} f C V_{av}^2 = {f\sigma\over 3R_L}V^2 = P_{mean}。$$ 这是一个奇怪的结果:输入电阻消耗的功率等于负载电阻消耗的功率。

如果\$U > V_{av}\$,那么我们有 $$ P_{mean}^{R} = {f\sigma\over 3R_L}{U^2\over V_{av}^2} V^2 = {U^2\over V_{av}^2} P_{mean}。$$

应用于我的发电机(见上图):

\$R_L = 50\ \Omega\$ ,

\$R = 41 +10 = 51\ k\Omega\$ ,

\$\sigma = 10\ ns\$ ,

\$\Delta = 40\ \mu s\$ ,

\$f = 1/\Delta = 25 \ kHz\$ ,

\$ V = 1.8\sqrt{1000} = 57\ V\$(示波器上为 1.8V,带衰减器 30db),

\$ V_{av} = 150\ V\$ ,

\$U = 160V\$

峰值频率

这给出了 $$ P_{mean} = 5.4\ mW; $$$$ C = 19\pF,$$$$ P_{均值}^{R}=5.8\mW;$$

但我也测量 了 \$ I_{supply} = 0.6\ mA\$

当前的

这给出了 $$ P^R_{mean \ actual} = RI^2_{supply} \approx 18\ mW。$$

这远远超过了理论功率。错误/错误假设在哪里?

2个回答

所以,一周后,我终于得到了谜团的答案。我认为答案很有趣,特别是对于那些打算处理雪崩击穿的人。

根据 Sunnyskyguy 的建议,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测量 R2 端子的电压,以检查模拟电流表测量的电流是否错误。令人惊讶的是,从下图中可以推断出电流表非常精确:平均电流确实约为 0.6mA。这是 R1 一个端子(R1 和 R2 之间)的电压图像:

R1 处的电压

有一个 1:10 的探头,所以电压是 125V 与高度为 25V 的锯齿的平均值之和,即 125V + 12.5V = 137.5V。发生器的电压为 162V,因此流过 R1 的平均电流约为 (162V - 137.5V)/(R1 = 41k) = 0.6mA。

解决这个问题后,我注意到有一个大问题:电荷流向哪里?在 1 秒内,我们刚刚看到 0.6 mC 的电荷正在流动。但是很容易计算脉冲图像中流过衰减器的 50 欧姆电阻的电荷(见问题):脉冲的高度为 57 V,以 10 为底的直角三角形的形状ns,因此单个脉冲带来的电荷为 $${1\over 2}{57\over 50} \cdot 10 ns$$ 并乘以 1 秒(25kHz)内的脉冲数,我们发现电荷为在 1 秒内约 0.15 mC。这远小于流经发生器的 0.6 mC。那么,大部分电荷流向哪里?电流只能通过另一条路径流动:通过基极电阻 R3。

为了检查这一点,我用一个 2N3904 晶体管构建了一个快速而肮脏的测试,它的发射极保持开路,用电流表测量从集电极流向基极的反向电流。在下面的第一张图中,底座通过一个 10k 电阻接地(如问题所示),在第二张图中,底座直接接地:

[第一图[2]

第二张图片

因此,第一种情况下为 0.6 mA,第二种情况下为 1.2 mA。

请注意,在雪崩电压 (150 V) 处存在电流跳跃;在此之前,集电极-基极几乎不导通,在这个阈值之后,这个结变得越来越导通,我什至在某个电压下观察到一个负电阻。这意味着雪崩击穿电压后,集电极-基极电流越来越受基极电阻的控制,直到达到欧姆定律的极限:I = 160V / 10k = 16mA(我的发电机无法馈电) .

总结这个答案,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雪崩击穿阈值电压后集电极-基极反向电流变得非常重要,在功耗和电源电流方面应该非常认真地考虑。

我现在预计输入充电电流呈指数上升和三角形放电脉冲。

我认为振荡周期为 40us,脉冲为 9~10ns,表观占空比为 10n/40u = 250 ppm 或 0.025%,因此我们可以忽略上述误差。

您正在测量具有 < 1ns 上升时间和约 10ns 基本脉冲宽度的放电三角形输出脉冲形状,并期望 50 欧姆负载电阻器中消耗的所有功率是高压直流发生器提供的功率的 100%。 然而,它只是输入功率的 1/3。 {0.32=5.8mA/18mW}

所以你应该问自己的问题是,如果我的测量结果准确,那么另外 2/3 的能量去哪儿了?

即使晶体管在其负电阻中消耗了一些能量并使用 TO-92 ,它也具有从环境到情况的热阻差异Tca=0.127 ['C/mW] {=Tja=Tjc ['C/W]} . 因此,仅缺少 12mW,您不应该假设您可以用手指轻松检测到其中有多少!
- 我使用数据表中的结壳和环境之间的热阻差异来证明这一点。

那么能量去哪儿了?98% 倾倒在充电电阻器中。!!!

提示:在 R1 和 R2 充电电阻和一些在 Q1 的负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