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生产一系列看似相似的微处理器。例如,
- Core i5-3320M (2.6 GHz ,3 MB 缓存),
- Core i5-3360M (2.8 GHz ,3 MB 缓存),以及
- Core i7-3520M (2.9 GHz ,4 MB 缓存)。
英特尔是否(或可能会)生产像这三个这样的处理器
- 在不同的生产线上;
- 在同一条生产线上,但在不同的日子分开运行;
- 在同一条线上,不分青红皂白地运行,然后在测试阶段对处理器进行分级,按等级对它们进行分类,并相应地为其分配型号;要么
- 以其他方式我不明白?
除了选项 1 之外,所有这些对我来说似乎都是合理的,但对我来说似乎合理的可能与英特尔这样的公司实际制造零件的方式几乎没有关系。
请随意广义地解释这个问题。我非常想了解现代实践中如何组织这种制造的基础知识。
更新
@Shantam 为搜索引擎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词: 分箱,而不是分级。 用@Shantam 的词搜索,可以找到@nik三年前在Superuser.com 上的有趣评论:
实际上,制造商是聪明人。他们将产品“分类”成不同级别的故障。处理器实例中部分失败的缓存可能会成为“较少缓存,更便宜的版本”,而不是进入垃圾箱。与制造中出现的故障数量和此类内存模块的表面积(整个内核被“连接起来以将实例作为较低范围的处理器 - Phenom X3?)出售的情况相当好。这没有错,超频者很高兴知道这些事情。
超频角度是这样的,如果处理器无法运行(加热)超过某些频率,它将被合并到较低的频率目标。您将获得 E6300 C2D(超频者可以通过更好的冷却将其推至更高的频率,并且可能会在制造商严格的“分档”政策上祝您好运,这些政策可能会偏向较低频率的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