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数字信号处理的新手,我已经开始阅读一些关于它的书。特别是,我遇到了上采样和下采样的概念。据我了解,给定离散时间信号,上采样通过(基本上)在每个样本之间插入零来转换信号。类似地,可以通过省略样本来进行下采样。我不确定我是否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将“数据”插入最初不存在的信号中(上采样)?删除数据(下采样)不会删除对其分析至关重要的特征吗?我很想知道这在什么情况下特别有用?
上采样和下采样的实际应用
下采样的最简单原因只是为了减少您拥有的数据量。假设您有一个以 44.1 kHz 采样的音频原始流。您可能只想将数据速率降低到 22.05 kHz,因为您的算法可以使用该采样率。在其他任何地方应用相同的原则。仅仅因为你有更多的数据并不意味着你总是需要它。这听起来可能不正确,但这就像说我需要精确到小数点后 10 位的精度还是需要小数点后 2 位?[不完全一样,但你明白了]
上采样到插值的一个简单原因。您有以特定速率采样的数据。您想对其进行上采样以获得实际数据之间的中间点。[考虑曲线拟合。你想要曲线上的更多点。]
对下采样和上采样有影响。并非每个下采样都是相同的,也不是每个上采样都能提供准确的插值。随着您的学习,您会学到更多。
编辑:我想我会给出另一个更简单的现实生活示例图像缩放:如果你有一个小图像。你把它升级。这是上采样。如果您想要更小的版本,请调整为更小的尺寸。这是下采样。
当然,实用的缩放器不会只是添加 0 和上采样和下采样。[你也可以这样做,但输出看起来不太好]。但它应该让您对上采样和下采样的完成位置有另一个想法。
上采样的一个常见原因是速率匹配,例如混合具有不同采样率的两个信号,或者向仅以 44.1kHz 播放的播放器发送不同的较低速率的音频。并且您是正确的,下采样确实可能会破坏信号中的信息(假设在下采样之前必须低通滤除的部分中有光谱能量)。但是,如果您有一个大项目和一个小盒子(通道带宽、磁盘大小等),则需要扔掉一些东西。
上采样和下采样都可以通过(可能过滤的)插值来完成,例如使用 Sinc 内核。不需要插入整数个零。
你应该去看看小波变换,它使用滤波器组结构来处理信号。在前向小波变换中,它使用下采样技术分解信号;在逆小波变换中,它使用上采样技术重建信号。
为了快速解释,这里有一个例子。假设你有一个信号带宽为 1000Hz。假设有一个高通滤波器和一个低通滤波器并且它们经过精心设计,使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允许信号带宽的一半通过。结果,通过后, 原始信号将有一个过滤版本带宽为 500Hz。同样,它会有带宽为 500Hz。这是下采样的一个例子。为什么我们要进行这种下采样?因为我们现在可以区别对待信号分量。例如,假设低频中有噪声。通过使用这种技术,您可以只过滤低频分量,但将所有高频分量保持在安全状态。完成后,您可以上采样 和一个过滤的,并重建去噪信号。
对于图像信号,上采样/下采样可以被认为是调整图像大小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