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试题

本试卷为法理试题,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法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D  )
1、国家监督,即国家机关进行的法律监督,是当代中国法律监督体系的核心部分( )
A、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B、其中包括新闻舆论的监督
C、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
D、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
(  C  )
2、市政府决定,将牛某所在村的集体土地征收转为建设用地。因对补偿款数额不满,牛某对现场施工进行阻挠。市公安局接警后派警察到现场处理。经口头传唤和调查后,该局对牛某处以10日拘留。牛某不服处罚起诉,法院受理。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市公安局警察口头传唤牛某构成违法
B、牛某在接受询问时要求就被询问事项自行提供书面材料,不予准许
C、市政府征收土地决定的合法性不属于本案的审查范围
D、本案不适用变更判决。
(  C  )
3、法的特征之ー: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这里关于“法的普遍性”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所有的法对所有人都有约束力
B、法律的内容与人类的普遍要求相一致
C、法律在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面临着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我国的法律要与国际接轨
(  C  )
4、下列当中,不属于法的规范作用的是?( )
A、预测作用
B、指引作用
C、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D、评价作用
(  D  )
5、《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56条规定:“教唆、引诱、胁迫未成年人犯罪的,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条规定属于( )。
A、确定性规则
B、委任性规范则
C、任意性规则
D、准用性规则
(  D  )
6、中国公民在外国犯罪,按照我国刑法应负刑事责任的,已经在外国审判,并在国外已受过刑罚处罚的,以我国刑法予以追究时,可以( )。.
A、从重处罚
B、从轻处罚
C、加重处罚
D、免除或减轻处罚
(  A  )
7、关于行政法法律部门,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
A、行政法就是行政法规的简称
B、行政法涉及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既有法律,也有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C、行政法中没有一个轴心性的行政法法典
D、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B  )
8、甲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丧生,甲依法继承了其父的遗产,引起遗产继承这一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是( )。
A、车祸
B、甲父亲的死亡
C、甲与其父之间存在合法的父子关系
D、甲未声明放弃继承权
(  D  )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夏、商、西周时期没有法学,也没有法律思想
B、春秋战国时期,只有法家对法学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C、墨家反对任何意义上的法治
D、道家既反对法家的法治思想,也反对儒家的人治思想
(  D  )
10、关于法的教育作用和强制作用,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法的教育作用既可以通过对合法行为的鼓励和保护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来实现
B、法的强制作用针对的是违法者的违法行为
C、法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规范作用的保障
D、法治社会的法,完全依靠国家强制来实施
(  D  )
11、关于法的规范作用,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陈法官依据诉讼法规定主动申请回避,体现了法的教育作用
B、法院判决王某行为构成盗窃罪,体现了法的指引作用
C、林某认为股市助长了投机行为而从不参与炒股,体现了法的评价作用
D、王某因散布谣言被罚款300元,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
(  C  )
12、在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与夏洛克订立契约,约定由夏洛克借款给安东尼,如不能按时还款,则夏洛克将在安东尼的胸口割取一磅肉。期限届至,安东尼无力还款,夏洛克遂要求严格履行契约。安东尼的未婚妻鲍西娅针锋相对地向夏洛克提出:可以割肉,但仅限一磅,不许相差分毫,也不许流一滴血,惟其如此方符合契约。关于该故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夏洛克主张有约必践,体现了强烈的权利意识和契约精神
B、夏洛克有约必践(即使契约是不合理的)的主张本质上可以看作是“恶法亦法”的观点
C、契约对于当事人具有法的效力,因此从该故事来看,法不具有预测作用
D、从该故事来看,法并非总能发挥绝对明确的预测作用和指引作用
(  B  )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的时间效力的体现的是( )
A、我国刑法第452条规定:“本法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B、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C、我国著作权法第59条第1款规定:“本法规定的著作权人和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在本法施行之日尚未超过本法规定的保护期的,依照本法予以保护。”
D、我国刑法第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  D  )
14、关于行政法规,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
A、行政法规的效力低于宪法、法律,高于地方性法规
B、宪法和法律没有规定的事项,国务院也可以通过制定行政法规进行规范和调整
C、法律保留事项中的部分内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授权国务院先行制定行政法规,待条件成熟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再及时制定为法律
D、行政法规是由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不能作为司法裁判依据
(  B  )
15、法的对象效力原则中的综合原则( )是以哪一原则为基础的?( )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
D、法不溯及既往原则
(  D  )
16、我国司法解释中的审判解释是最高审判机关为解决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各类案件中对法律的具体应用问题而发布的解释性文件。我国法学界对于审判解释是否属于人民法院裁判案件的正式渊源,存在不同看法( )。下列选项中的观点,不属于承认审判解释属于正式法源的理由的是( )
A、法律粗疏现象较为普遍,为保证法律适用的全国统一性,承认审判解释具有正式法源地位,有其必要性
B、最高审判机关要求在裁判文书中说明所依据的司法解释文件,审判解释与法律、法规结合,实际上已广泛作为裁判依据
C、即使是大陆法系国家,法院或法官享有实际上的“造法权”这种现象已被默认
D、承认审判解释属于正式法源等于承认司法机关可以行使立法权,进而导致司法权的不适当扩张
(  D  )
17、我国以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法的对象效力上采取的原则是( )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
D、综合或折衷原则
(  A  )
18、村民姚某育有一子一女,其妻早逝。在姚某生前生活不能自理的5年时间里,女儿对其日常生活进行照顾。姚某去世之后留有祖传贵重物品若干,女儿想分得其中一部分,但儿子认为,按照当地女儿无继承权的风俗习惯,其妹不能继承。当地大部分村民也指责姚某的女儿无理取闹。对此,下列说法不能成立的是( )
A、在农村地区,应该允许风俗习惯优先于法律规定
B、法与习俗的正当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
C、中国法的现代化需要处理好国家的制定法与“民间法”之间的关系
D、中国现行法律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一定的冲突
(  D  )
19、关于法律部门的特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法律部门是同类法律规范构成的整体
B、法律部门具有相对独立性
C、法律部门之间具有协调统一性
D、法律部门具有封闭性
(  B  )
20、关于法律部门,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宪法已不作为一个法律部门,而是宪法相关法等其他各法律部门的“统帅”
B、每个法律部门都有一个轴心法律或法典
C、我国的刑法这一法律部门的轴心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一个法律制度可能由几个法律部门中具有相同或相近调整属性的法律规范所组成
(  A  )
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社会法的立法主旨在于保护劳动者和弱势群体的利益
B、经济关系只能由经济法来调整
C、法律部门如何划分,是在国家有关法律中明文规定的
D、人民法院组织法属于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  B  )
22、使用“不得”、“禁止”、“严禁”等术语的规则,是( )
A、规定作为义务的规则
B、规定不作为义务的规则
C、任意性规则
D、准用性规则
(  C  )
23、《民法总则》第187条规定:“民事主体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不影响承担民事责任;民事主体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责任。”关于该条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达的是委任性规则
B、表达的是程序性原则
C、表达的是强行性规则
D、表达的是准用性规则
(  A  )
24、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说法是( )
A、“行人及机动车均应靠道路右侧行驶”是调整性规则内容
B、“父母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是构成性规则内容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是调整性规则内容
D、法律规则中大部分为构成性规则
(  A  )
25、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属性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它属于程序性原则
B、它属于基本法律原则
C、它属于法律规范
D、它属于公理性原则
(  D  )
2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基本权利的是( )
A、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B、公民的选举权
C、公民的言论自由权
D、合同当事人一方对另一方享有的权利
(  A  )
27、关于权利和义务,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
A、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因此“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的说法是错误的
B、法律规定了社会成员的一项权利,就必然有一定的义务与之相对应,否则该权利就将落空
C、权利以其激励机制而更有助于实现自由,义务以其特有机制而更有助于建立秩序
D、权利和义务有主要与次要、主导与非主导之分
(  D  )
28、在法治国家,国家应担负起保障权利实现的职责。就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国家通过明确规定行使权利的步骤和程序,使权利具有可操作性
B、国家通过独立公正的司法及时制裁侵权行为,恢复、救济被侵犯的权利
C、国家通过限制国家机关尤其是行政机关的权力,建立依法行政的制度来保障权利
D、国家通过对社会领域一切问题进行法律规制来保障权利
(  C  )
29、张某通过潜心钻研发明了一项新技术并因此而获得专利权。张某对该发明专利所享有的权利属于( )
A、特殊权利
B、对人权利
C、对世权利
D、基本权利
(  D  )
30、根据行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可以将法律行为分为( )
A、积极性为和消极行为
B、主行为和从行为
C、单方行为和多方行为
D、要式行为和非要式行为
(  D  )
31、引起同一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所形成的整体,称为( )
A、单一事实
B、复杂事实
C、整体事实
D、事实构成
(  D  )
32、达到一定年龄、智力健全、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责任的自然人( ),称为( )
A、完全权利能力人
B、一般行为能力人
C、特殊行为能力人
D、完全行为能力人
(  A  )
33、赵某在行驶中的地铁车厢内站立,因只顾看手机而未抓扶手,在地铁紧急制动时摔倒受伤,遂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法院认为,《侵权责任法》规定,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失的,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地铁公司在车厢内循环播放“站稳扶好”来提醒乘客,而赵某因看手机未抓扶手,故存在重大过失,应承担主要责任。综合各种因素,判决地铁公司按40%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对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赵某受伤是形成他与地铁公司之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该法律事实属于法律行为
B、该案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属第二性的法律关系
C、该案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属于保护性法律关系
D、赵某购票、地铁公司售票形成了赵某与地铁公司之间的调整性法律关系,该法律关系属于横向法律关系
(  D  )
34、关于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具备法人资格,参与民事或商事法律关系的机关、组织,属于私法人;具备法人资格,参与宪法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的机关、组织,属于公法人
B、某一国家机关或组织,既可以是公法人,也可以是私法人
C、法律关系客体是一定利益的法律形式,法律关系客体承载的利益本身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联系的中介
D、同一法律关系中只能存在一个客体
(  D  )
35、以下选项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是( )
A、男女青年建立恋爱关系
B、某甲和某乙结拜为“义兄弟”,约定“同生死、共患难”
C、某人因他人故意伤害而死亡
D、某丙在“愚人节”拨打“119”谎称发生火灾
(  C  )
36、某医院确诊张某为癌症晚期,建议采取放射治疗,张某同意。医院在放射治疗过程中致张某伤残。张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医院赔偿。法院经审理后认定,张某的伤残确系医院的医疗行为所致。但法官在归责时发现,该案既可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过错原则,也可适用《民法通则》第123条的无过错原则。这是一种法律责任竞合现象。对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该法律责任竞合实质上是指两个不同的法律规范可以同时适用于同一案件
B、上述案件中,医院不能同时承担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
C、医院对张某承担的民事责任与医疗管理部门对医院可能追究的行政责任,也构成法律责任竞合
D、法律责任竞合主要是指法律主体因同一行为不可能或不应当同时承担多种法律责任的情形
(  A  )
37、道义责任论的理论基础是( )
A、假定人的意志是自由的
B、假定一切事物都有其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
C、认为法体现了社会的价值观念,是指引和评价人的行为的规范
D、认为社会由道德调整
(  C  )
38、根据教材观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说法是( )
A、免责就是无责任
B、免责就是免除责任主体的全部责任
C、被免责的责任主体事实上违反了法律
D、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是否属于免责的情形,在法学界不存在争论
(  C  )
39、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下列哪一选项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起源规律的观点?( )
A、法的起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发展过程
B、法的起源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由个别到一般的发展过程
C、法的产生先于国家的产生
D、法的起源过程是社会调整从多种手段的浑然一体到它们的相对独立的过程
(  A  )
40、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人类思维的发展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变化
D、国家类型的演变
(  B  )
41、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条件是( )
A、立法水平的提高
B、暴力型或渐进型的社会革命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变化
D、国家类型的演变
(  B  )
42、7月5日,某公司高经理与员工在饭店喝酒聚餐后表示:别开车了,“酒驾”已入刑,咱把车推回去。随后,高经理在车内掌控方向盘,其他人推车缓行。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如机动车未发动,只操纵方向盘,由人力或其他车辆牵引,不属于酒后驾车。但交警部门指出,路上推车既会造成后方车辆行驶障碍,也会构成对推车人的安全威胁,建议酒后将车置于安全地点,或找人代驾。鉴于我国对“酒后代驾”缺乏明确规定,高经理起草了一份《酒后代驾服务规则》,包括总则、代驾人、被代驾人、权利与义务、代为驾驶服务合同、法律责任等共六章二十一条邮寄给国家立法机关。关于高经理起草的《酒后代驾服务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民法商法方面的法律规则
B、是立法建议
C、属于法的渊源
D、是规范性法律文件
(  B  )
43、关于司法的特征,下列选项中正确的理解是( )
A、在我国,司法权属于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B、诉讼程序法是保证司法公正的重要条件
C、在任何意义上,司法都与政治无关
D、司法机关作出的生效判决,可以被司法机关以外的机关、组织撤销或变更
(  B  )
44、关于执法及有关问题,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
A、狭义的执法不包括司法
B、“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中的“执法”是在狭义上使用的
C、行政执法是否依法进行,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准
D、公民与司法机关之间可能不形成具体的法律关系,但与执法机关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法律关系
(  B  )
45、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人民警察的行为受法律保护
B、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
C、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不受监督
D、人民警察的任何职务行为均受法律保护
(  B  )
46、下列哪一选项是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的分类标准( )。
A、制定主体的特定性
B、宪法典的有无
C、宪法性法律的有无
D、制定程序的严格与否
(  C  )
47、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不属于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一项是( )。
A、宗教信仰自由
B、人身自由
C、依法纳税
D、平等权
(  C  )
4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宪法明确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
A、劳动权
B、选举权
C、环境权
D、受教育权
(  A  )
49、最高人民法院(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A、监督,领导
B、监督,监督
C、领导,领导
D、领导,监督
(  B  )
50、根据《宪法》的规定,( )是我国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地方各级人大
C、地方各级党委
D、地方各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