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法理

本试卷为2023年法理,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法理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B  )
1、下列不属于司法的特征的是( )
A、专门性
B、单方面性
C、严格的程序性
D、强制性和权威性
(  A  )
2、下列法律行为的分类中,按照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内容要求划分的是( )
A、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
B、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
C、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
D、公法行为与私法行为
(  C  )
3、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设定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数额由 机关规定。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属的厅、局。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  B  )
4、部委规章可以创设行政处罚的范围是下列哪个选项
A、警告与罚金
B、警告与一定数额的罚款
C、警告、罚款与没收财产
D、限制人身自由、吊销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  A  )
5、某县技术监督局委托该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对贩卖假种子的单位和个人行使处罚权,技术推广站应当以 的名义行使处罚权。
A、县技术监督局
B、农业技术推广站
C、农业技术推广站执法队
D、县人民政府。
(  A  )
6、温某在一家医院偷了一老人携带的400元钱,当他准备离开医院时,听见被偷老人在医院大门口大哭,向周围的人诉说自己用来给孙子看病的钱被人偷了。温某动了恻隐之心,将偷来的钱还给了老人。对温某的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应当
A、不予处罚
B、从轻处罚
C、减轻处罚
D、给予处罚。
(  B  )
7、甲公司将承建的建筑工程承包给无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邓某,邓某在操作时引发事故。某省建设厅作出暂扣甲公司安全生产许可证3个月的决定,市安全监督管理局对甲公司罚款三万元。甲公司对市安全监督管理局罚款不服,向法院起诉。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如甲公司对某省建设厅的决定也不服,向同一法院起诉的,法院可以决定合并审理
B、市安全监督管理局不能适用简易程序作出罚款3万元的决定
C、某省建设厅作出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决定前,应为甲公司组织听证
D、因市安全监督管理局的罚款决定违反一事不再罚要求,法院应判决撤销
(  C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这一规则是( )。
A、授权性规则
B、委任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非确定性规则
(  C  )
9、一个法律规则在( )意义上是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等三个要素组成的。
A、顺序
B、时间
C、逻辑
D、空间
(  C  )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公法?( )
A、刑法
B、宪法
C、公司法
D、选举法
(  B  )
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84条规定:“外国法人以其注册登记地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其本国法确定。外国法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的民事活动,必须符合我国的法律规定。”该条体现了哪一个原则?( )
A、属人主义
B、属地主义
C、保护主义
D、属人主义和属地主义之折中原则
(  B  )
12、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属于法律客体的哪一种类?( )
A、物
B、精神财富
C、行为
D、人身利益
(  B  )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关系或不能构成法律关系?( )
A、甲.乙根据《合同法》建立合同关系
B、甲年满八岁时向乙租赁房屋
C、甲经乙(精神病患者)父母同意而收养乙
D、甲.乙根据《婚姻法》去民政部门登记结婚
(  D  )
14、关于西方法学的历史,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在西方,法学起始于古希腊,其中的自然法思想对后世法学影响深远
B、古罗马时期西方法学兴起并进入繁荣发展阶段,法学成为罗马法的渊源(判决依据)之一
C、中世纪后期,西方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中心任务是复兴古罗马法
D、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自然法学系统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法学的出现
(  C  )
15、8月30日,我国制定了《反垄断法》,下列哪一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A、《反垄断法》的制定是以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没有市场经济,就不会出现市场垄断,也就不需要《反垄断法》,因此可以说,社会是法律的母体,法律是社会的产物
B、法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反垄断法》的出台及实施将会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C、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反垄断法》的出台,这个事实说明,唯有经济才是法律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除经济之外法律不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D、为了有效地管理社会,法律还需要和其他社会规范(道德、政策等)积极配合,《反垄断法》在管理市场经济时也是如此
(  B  )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的时间效力的体现的是( )
A、我国刑法第452条规定:“本法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B、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C、我国著作权法第59条第1款规定:“本法规定的著作权人和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在本法施行之日尚未超过本法规定的保护期的,依照本法予以保护。”
D、我国刑法第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  B  )
17、关于法的渊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每一个案件处理过程中,都涉及法的渊源的识别与运用
B、法的渊源就是指国家有权立法的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C、司法中心主义将法的渊源理解为司法的依据,但法的渊源也可以被认为是守法和执法依据
D、法的渊源中既包括对法官具有拘束力的规范、准则形式,也包括对法官具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规范、准则形式
(  D  )
18、我国法理学界通说认为当代中国不应实行判例法制度,下列选项不属于该通说理由的是( )
A、不适合我国形成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
B、中国并没有长期牢固的判例法历史传统
C、中国的法官、律师缺乏判例法方法论思维和经验
D、法官参考判例审理案件,不符合“同案同处”的平等原则
(  B  )
19、关于世界范围内法的渊源的类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为正式法源的成文法专指一国有权立法的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不包括国际条约
B、习惯法属于国法的组成部分,属于正式法源;习惯则不属于国法组成部分,它属于非正式法源
C、判例法在所有国家都属于非正式法源
D、教会法在当代任何国家都不属于正式法源
(  A  )
20、刘某以时速60公里的速度驾驶机动车在限速50公里的道路上行驶,构成交通违章行为,但时隔一个月之后,公安交警部门对该违章行为进行行政处罚时,该道路的限速已提高至时速70公里。我国刑法相关规定体现了从旧兼从轻原则,但行政处罚法没有类似规定。我国著作权法第55条规定:著作权的权利,在本法施行之日起尚未超过本法规定保护期的,依照本法予以保护。根据上述内容及你学到的法理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旧兼从轻原则就是指法绝对地不溯及既往
B、有利追溯原则在我国民事法律中亦有体现,但不能将民事法律中的有利追溯原则称为从旧兼从轻原则
C、我国行政法(行政处罚法)中并未规定从旧兼从轻原则,但在对公民行政违法行为进行处理时,也应考虑有利追溯原则
D、刘某如果因对公安交警部门的行政处罚不服而提起行政诉讼法,有利追溯原则作为法理或正义标准的一种体现,可以起到非正式法源的作用
(  A  )
21、耀亚公司未经依法批准经营危险化学品,2003年7月14日被区工商分局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罚款40万元。耀亚公司以处罚违法为由诉至法院。法院查明,《安全生产法》规定对该种行为的罚款不得超过10万元。关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与《安全生产法》的效力位阶相同
B、《安全生产法》中有关行政处罚的法律规范属于公法
C、应适用《安全生产法》判断行政处罚的合法性
D、法院不能在判决中撤销《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与上位法相抵触的条款
(  D  )
22、关于法律部门的特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法律部门是同类法律规范构成的整体
B、法律部门具有相对独立性
C、法律部门之间具有协调统一性
D、法律部门具有封闭性
(  D  )
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政法法律部门的是( )
A、行政处罚法
B、行政复议法
C、行政许可法
D、劳动法
(  D  )
24、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这一条文表述的法律原则不属于( )
A、刑法的基本原则
B、实体性原则
C、公理性原则
D、程序性原则
(  B  )
25、在宋代话本小说《错斩崔宁》中,刘贵之妾陈二姐因轻信刘贵欲将她休弃的戏言连夜回娘家,路遇年轻后生崔宁并与之结伴同行。当夜盗贼自刘贵家盗走15贯钱并杀死刘贵,邻居追赶盗贼遇到陈、崔二人,因见崔宁刚好携带15贯钱,遂将二人作为凶手捉拿送官。官府当庭拷讯二人,陈、崔屈打成招,后被处斩。关于该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话本小说《错斩崔宁》可视为一种法的非正式渊源
B、该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法的程序性的重要性
C、“盗贼自刘贵家盗走15贯钱并杀死刘贵”所表述的是法律规则中的假定条件
D、“盗贼自刘贵家盗走15贯钱并杀死刘贵”所表述的是法律规则中的行为模式
(  B  )
26、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属于( )
A、集体义务
B、特殊义务(相对义务)
C、一般义务
D、第二性义务
(  B  )
27、当事人在诉讼中享有的辩论权和辩护权属于( )
A、公权利
B、第二性权利
C、接受权利
D、原有权利
(  D  )
28、在法治国家,国家应担负起保障权利实现的职责。就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国家通过明确规定行使权利的步骤和程序,使权利具有可操作性
B、国家通过独立公正的司法及时制裁侵权行为,恢复、救济被侵犯的权利
C、国家通过限制国家机关尤其是行政机关的权力,建立依法行政的制度来保障权利
D、国家通过对社会领域一切问题进行法律规制来保障权利
(  D  )
29、关于“权利是什么”的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和理解,但不包括( )
A、权利是一种资格
B、权利是一种具有正当性、合法性、可强制执行性的主张
C、权利是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相对的自由
D、权利是强者的利益
(  D  )
30、不属于法律行为构成的外在方面的是( )
A、外在的行动
B、行为方式
C、具有法律意义的结果
D、行为认知
(  C  )
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私法行为的为与不为、为的方式等一般受到法律的限制,公法行为则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
B、积极行为就是合法行为,消极行为就是违法行为
C、主行为违法或无效,从行为亦违法或无效
D、公权利主体从事的行为都是公法行为,私权利主体从事的行为都是私法行为
(  B  )
32、关于法律行为的外在方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法律行为的外在行动包括身体行为和语言行为
B、法律行为中的语言行为就是指言语行为
C、行为方式(手段)是考察行为的目的并进而判断行为的法律性质的重要标准
D、行为的时间和空间,也属于法律行为的行为方式
(  C  )
33、下列选项中列举了几种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情形,其中,属于直接由法律行为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是( )
A、某次空难事故导致了遇难者亲属与航空公司之间形成一定的法律关系
B、某出租房屋的租赁期限届满,原租赁法律关系消灭
C、赵某因考试作弊被学校取消了取得学位的资格,赵某和学校之间的高等教育法律关系发生了变化
D、甲与乙为夫妻,后甲被丙杀害,甲乙之间的夫妻法律关系消灭
(  D  )
34、王某恋爱期间承担了男友刘某的开销计20万元。后刘某提出分手,王某要求刘某返还开销费用。经过协商,刘某自愿将该费用转为借款并出具了借条,不久刘某反悔,以不存在真实有效借款关系为由拒绝还款,王某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刘某出具该借条系本人自愿,且并未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遂判决刘某还款。对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刘某出具该借条系本人自愿,且并未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是对案件事实的认定
B、出具借条是导致王某与刘某产生借款合同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之一
C、因王某起诉产生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第二性法律关系
D、本案的裁判是以法律事件的发生为根据作出的
(  B  )
35、甲、乙分别为某有限责任公司的自然人股东,后甲在乙知情但不同意的情况下,为帮助妹妹获取贷款,将自有股份质押给银行,乙以甲侵犯其股东权利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担保关系是债权关系的保护性法律关系
B、债权关系是质押关系的第一性法律关系
C、诉讼关系是股权关系的隶属性法律关系
D、债权关系是质押关系的调整性法律关系
(  B  )
36、法律规范产生之前某种社会关系并不存在,法律规范作用于社会生活后才出现的社会关系,称为( )
A、调整性法律关系
B、创设性法律关系
C、隶属性法律关系
D、单向法律关系
(  C  )
37、责任与处罚相当原则直接体现的是( )
A、法治原则
B、平等原则
C、公平原则
D、差别原则
(  B  )
38、甲与乙为再婚夫妻,乙之前夫丙对甲一直怀恨在心,欲行谋害。某日,丙听说乙当日下午启程到外地出差,甲独自在家,于是深夜潜入甲乙之家,黑暗之中却将因错过班机而更改行程在家的乙错杀,甲则因临时与别人调换值班未在家而幸免于难。对于此案中的有关法理学问题,以下说法不能成立的是( )
A、丙的认识错误属于事实错误
B、丙的行为会产生不止一种法律关系,但这些法律关系是违法的
C、乙之死亡是引起甲乙之间夫妻法律关系消灭的法律事实,这一法律事实属于法律事件
D、丙在实施上述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属于故意
(  D  )
39、法国学者托克维尔曾说:“从性质上来说,司法权自身不是主动的。要使它行动,就得推动它。向它告发一个犯罪案件,它就惩罚犯罪的人;请它纠正一个非法行为,它就加以纠正;让它审查一项法案,它就予以解释。但是,它不能自己去追捕罪犯、调查非法行为和纠察事实”。托克维尔的这段话,直接说明的是司法与执法的一个最显著区别,它是指司法的( )
A、专属性
B、程序性
C、专业性
D、被动性
(  B  )
40、关于司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司法是法的实施的重要方式
B、作为司法机关处理案件根据的事实,只能是客观事实而不能是推定事实
C、法律对司法主体的限定比对执法主体的限定更为严格
D、“司法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被现代法治国家所公认的法理
(  D  )
41、下列属于《人民警察法》规定的人民警察的任务的是( )。
A、维护企业的经济秩序
B、维护机关、企事业组织的经济秩序
C、促进经济建设
D、保护公共财产
(  D  )
42、曾被( )的人员不得担任人民警察。
A、辞退
B、撤职
C、开除党籍
D、开除公职
(  A  )
43、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省、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大代表由( )的人大选举。
A、下一级
B、上一级
C、上两级
D、同级
(  B  )
44、我国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 )担任。
A、少数民族人数较多的公民
B、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
C、国家副主席任命
D、国务院从国家领导人员中选任
(  B  )
45、我国《宪法》规定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属于公民的何种权利( )。
A、政治自由权利
B、人身自由权利
C、文化教育权利
D、监督控诉权利
(  C  )
46、年 3 月 11 日,我国通过了第( )次现行宪法修正案。
A、三
B、四
C、五
D、六
(  A  )
47、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 )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A、检察机关
B、其他执法机关
C、司法行政机关
D、监察机关
(  A  )
48、我国最高公安机关是( )。
A、公安部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中央纪委
D、最高人民法院
(  B  )
49、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一机关不享有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制定权( )
A、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
B、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C、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D、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  A  )
50、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 )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A、宪法和法律
B、党章
C、章程
D、法规
相关标签:
  • 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