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学 (军队文职)题目

本试卷为2023年农学 (军队文职)题目,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农学 (军队文职)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A  )
1、辅酶NAD+/NADH+H+在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可以表示成( )。
A、H-
B、2e
C、2H
D、H
(  C  )
2、大肠杆菌mRNA上起始密码子上游的SD序列可与某种RNA的3′端配对,然后启动多肽链生成,这种RNA是( )。
A、tRNA
B、snRNA
C、16S RNA
D、23S RNA
(  B  )
3、将RNA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技术称为( )。
A、Southern-blotting
B、Northern-blotting
C、Western-blotting
D、Eastern-blotting
(  D  )
4、在离体线粒体实验中测得一底物的P/O比值为1.8,该底物脱下的氢最可能在下列哪一部位进入呼吸链( )。
A、NAD+
B、FMN
C、Cyt c1
D、以上都不是
(  C  )
5、下列哪种物质导致氧化磷酸化解耦联?( )
A、鱼藤酮
B、抗霉素A
C、2,4-二硝基苯酚
D、寡霉素
(  D  )
6、糖原合成中糖基的供体是( )。
A、葡萄糖
B、葡萄糖-1-P
C、葡萄糖-6-P
D、UDP-葡萄糖
(  D  )
7、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肌肉缺少( )。
A、脱支酶
B、糖原磷酸化酶
C、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D、葡萄糖-6-磷酸酶
(  B  )
8、下列哪种物质在脂肪酸生物合成过程中,将乙酰基从线粒体转移到细胞质?( )
A、乙酰-CoA
B、柠檬酸
C、乙酰肉碱
D、乙酰磷酸
(  D  )
9、下述氨基酸除哪种外,都是生糖氨基酸或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
A、Asp
B、Arg
C、Phe
D、Asn
(  B  )
10、嘌呤核苷酸循环的实质是( )。
A、生成尿素
B、转氨基和脱氨基联合进行的方式
C、合成嘌呤核苷酸
D、分解嘌呤核苷酸
(  C  )
11、下列哪种氨基酸可作为5-羟色胺这一神经递质的前体?( )
A、Tyr
B、Trp
C、Phe
D、His
(  B  )
12、四种二级结构分别按照稳定性和生物活性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次序是( )。
A、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则卷曲;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则卷曲
B、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则卷曲;无规则卷曲→β-转角→β-折叠→α-螺旋
C、β-折叠→α-螺旋→β-转角→无规则卷曲;无规则卷曲→β-折叠→β-转角→α-螺旋
D、β-转角→β-折叠→α-螺旋→无规则卷曲;β-转角→β-折叠→α-螺旋→无规则卷曲
(  D  )
13、下列哪个酶直接参与底物水平磷酸化?( )
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B、α-酮戊二酸脱氢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磷酸甘油酸激酶
(  D  )
14、下列过程中不需要DNA连接酶参与的是( )。
A、DNA复制
B、DNA修复
C、重组DNA
D、DNA修饰
(  C  )
15、目前公认的氧化磷酸化理论是:
A、化学偶联假说
B、构象偶联假说
C、化学渗透假说
D、中间产物学说
(  D  )
16、糖无氧氧化时,不可逆转的反应产物是:
A、乳酸
B、甘油酸-3-P
C、F-6-P
D、乙醇
(  D  )
17、激素敏感性脂肪酶是指( )。
A、脂蛋白脂肪酶
B、甘油一酯脂肪酶
C、甘油二酯脂肪酶
D、甘油三酯脂肪酶
(  D  )
18、在有关变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变构调节多数是反馈调节
B、变构剂与酶结合牢固
C、变构激活剂可增强酶与底物的结合
D、使酶蛋白分子发生构象变化而导致活性改变
(  D  )
19、下列各种酶中,不属于植物线粒体电子传递系统的为:
A、内膜外侧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
B、内膜内侧对鱼藤酮不敏感NADH脱氢酶
C、抗氰的末端氧化酶
D、?-磷酸甘油脱氢酶
(  B  )
20、下列哪一种维生素是辅酶A的前体:
A、核黄素
B、泛酸
C、钴胺素
D、吡哆胺
(  C  )
21、下列哪种碱基只存在于RNA而不存在于DNA中( )。
A、腺嘌呤
B、鸟嘌呤
C、尿嘧啶
D、胸腺嘧啶
(  B  )
22、泛酸是下列哪一过程的辅酶组成成分:
A、脱羧作用
B、乙酰化作用
C、脱氢作用
D、氧化作用
(  B  )
23、基因表达调控是多级的,其主要环节是( )。
A、基因活化
B、转录起始
C、转录后加工
D、翻译
(  D  )
24、目前最为确切的基因诊断方法是( )。
A、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法
B、PCR法
C、RFLP分析
D、基因测序
(  C  )
25、一般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敏感的生育期为( )
A、苗期
B、营养生长期
C、生殖生长期
D、衰老期
(  B  )
26、植物的伤流和吐水现象能够反映植物体( )。
A、蒸腾拉力的强弱
B、根系生理活动的强弱
C、植物的生长时期
D、植物的生长速度
(  C  )
27、植物体内,P蛋白存在于( )。
A、导管
B、管胞
C、筛管
D、筛胞
(  B  )
28、植物感染病菌时,其呼吸速率( )。
A、变化不大
B、显著升高
C、显著下降
D、无法判断
(  B  )
29、在高光强、高温及相对湿度较低的条件下,C4植物的光合速率( )。
A、稍高于C3植物
B、远高于C3植物
C、远低于C3植物
D、稍低于C3植物
(  D  )
30、下列不支持压力流动学说的实验证据的是( )。
A、筛管间具有开放的筛板孔
B、筛管运输本身不需要能量
C、在源端和库端存在膨压差
D、在同一筛管中能同时发生双向运输
(  D  )
31、下列学说中用于解释韧皮部有机物运输机制的是( )。
A、化学渗透学说
B、内聚力-张力学说
C、酸生长学说
D、压力流动学说
(  C  )
32、光下叶绿体中合成的光合产物运到细胞基质的主要形式是( )。
A、磷酸赤藓糖
B、淀粉
C、磷酸丙糖
D、磷酸景天庚酮糖
(  C  )
33、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分化根或芽取决于培养基中( )的相对含量。
A、CTK/ABA
B、IAA/GA
C、IAA/CTK
D、IAA/ABA
(  D  )
34、对拟南芥突变体的研究证明( )基因对维持正常茎顶端分生组织功能起主要作用。
A、SAM,STM,WUS
B、CLV1,CJLV3
C、SAM,STM,CLV1,CLV3
D、STM,WUS,CLV1,CLV3
(  C  )
35、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呈现动态变化,在发育早期( )含量明显增加。
A、GA
B、IAA
C、CTK
D、ABA
(  C  )
36、花粉外壁的蛋白大部分是( )。
A、核蛋白
B、脂蛋白
C、糖蛋白
D、叶绿体蛋白
(  A  )
37、典型的植物有限生长曲线呈( )。
A、S形
B、抛物线形
C、线形
D、倒钟形
(  A  )
38、影响气孔蒸腾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孔周长
B、气孔面积
C、气孔密度
D、叶片形状
(  C  )
39、心室等容舒张过程中各部位压力相比较,正确的是( )。
A、心房压>心室压>主动脉压
B、心房压>心室压<主动脉压
C、心房压<心室压<主动脉压
D、心房压<心室压>主动脉压
(  B  )
40、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称为( )。
A、血液氧含量
B、血液氧容量
C、血液氧饱和度
D、血液氧利用系数
(  B  )
41、哺乳动物体内,识别和清除衰老红细胞的最主要器官是( )。
A、肾脏
B、脾脏
C、肺脏
D、淋巴结
(  A  )
42、下列因素中,可提高肺换气效率的是( )。
A、呼吸膜面积增大
B、呼吸膜厚度增大
C、通气/血流比值减小
D、通气/血流比值增大
(  D  )
43、对食物中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 )。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胰液
(  C  )
44、消化道中能吸收维生素B12的部位是( )。
A、十二指肠
B、空肠
C、回肠
D、结肠
(  A  )
45、由肺扩大或肺缩小引起的反射称为( )。
A、黑-伯反射
B、咳嗽反射
C、喷嚏反射
D、本体感受性反射
(  D  )
46、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分解乙酰胆碱的酶是( )。
A、磷酸二酯酶
B、胆碱乙酰化酶
C、腺苷酸环化酶
D、乙酰胆碱酯酶
(  D  )
47、具有“全或无”特征的电位是( )。
A、终板电位
B、突触后电位
C、慢波电位
D、动作电位
(  A  )
48、神经细胞兴奋时,其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是( )。
A、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C、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D、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  B  )
49、功能余气量等于( )
A、潮气量加补吸气量
B、余气量加补呼气量
C、潮气量加余气量
D、潮气量加肺活量
(  D  )
50、心输出量恒定而每搏输出量增加时,可维持不变的是( )
A、收缩压
B、舒张压
C、脉压
D、平均动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