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 统计相关知识
本试卷为(中级) 统计相关知识,题目包括:判断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中级) 统计相关知识
一、判断题 (共40题,每题2.5分,共计100分)
( F )
1、会计主体等同于法律主体。
( T )
2、货币乘数是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
( F )
3、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息率的降低。
( F )
4、所谓供给量变动,是指在假定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供给量变化的全部情况。
( T )
5、如果一般性商品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那该价格一定会下跌并向均衡价格靠拢。
( T )
6、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一定等于1。
( F )
7、乘数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小。
( F )
8、投资增加、消费增加和政府支出增加并不都会使国民收入增加。
( T )
9、在同一个坐标平面内,消费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一旦确定,储蓄曲线的位置和形状随之确定。
( F )
10、人均总产出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 T )
11、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可以监督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
( F )
12、总分类账簿只可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
( F )
13、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其基本结构是贷方登记各项财产物资的盘亏或毁损数额和报经批准后转销的各项财产物资的盘盈数额,借方登记各项财产物资的盘盈数额和报经批准后转销的各项财产物资的盘亏或毁损数额。
( T )
14、在一般的假设检验问题中,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最大不超过α。
( T )
15、某地区2001年。2005年历年年底生猪存栏头数在2000年基础上增加20,30,40,30和50万头,则5年间年生猪平均增长量为10万头。 ]
( F )
16、按照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资产减值损失”属于流动资产类账户。
( F )
17、单式记账法能够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 F )
18、目前,我国银行业根据其工作特点一般都采用复式记账凭证。
( F )
19、企业发生盘盈的固定资产,应在“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核算。
( F )
20、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现盘亏原材料,经查明,应由保险公司支付的赔款,应记入“管理费用”账户。
( T )
21、非抽样误差分为抽样框误差、应答误差、无回答误差和计量误差等。
( T )
22、总分类账户统驭和控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从属于总分类账户。
( T )
23、GDP缩减指数是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值,这一比值以经济体中全部的商品作为计算基础,可以较准确地用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 F )
24、资产负债表只需编制年度报表,而利润表需要每月都编制。
( F )
25、在影响消费需求的诸多因素中,价格水平是影响消费需求的最重要因素。
( F )
26、双重性质账户是兼有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两种性质的账户,其账户的期末余额只可能在借方。
( F )
27、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增长一般都以集约型增长方式为主。
( T )
28、为了保证账户的对应关系清楚,一般不能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 F )
29、人口普查的总体是某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的人口,总体单位是户。
( F )
30、在登记总账时,对于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收付业务,只能根据这两种日记账的收入或借方金额登记。
( F )
31、对两个总体方差相等性进行检验,在理=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这表示原假设为真的概率小于0.01。
( F )
32、在对银行存款进行财产清查时,发现的记账错误和未达账项可以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更正和调节。
( F )
33、同期登记: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在有关的总分类账户中登记,另一方面在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登记。
( T )
34、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 F )
35、构成比率分析是财务报表分析的重点和基础。
( T )
36、如果试算平衡,一般来说记账是正确的,除非记账时重记,漏记、错用科目、借贷方向颠倒等,这些错误是不能通过试算平衡表表现的。
( F )
37、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在必要时对企业发放贷款。
( F )
38、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一回事。
( F )
39、在索洛模型中,技术进步是内生变量。
( T )
40、循环变动的测定方法之一是剩余法。
相关标签:
- (中级) 统计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