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 统计相关知识

本试卷为(中级) 统计相关知识,题目包括:判断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判断题

(中级) 统计相关知识

一、判断题 (共40题,每题2.5分,共计100分)

(   F  )
1、采用直接法具体编制现金流量表,必须采用工作底稿法或 T 型账户法。 
(   T  )
2、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 
(   F  )
3、投资乘数是投资增加量与投资引起的收入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   T  )
4、利率越低,用于投机的货币则越多。 
(   F  )
5、外汇储备增加会降低一国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 
(   F  )
6、需求法则表明,需求量大小与商品价格高低呈正相关关系。 
(   F  )
7、供给曲线左移表示生产者在每一种价格上提供更多的产品。 
(   F  )
8、政府向家庭部门征税和向企业部门征税属于“注入”。 
(   F  )
9、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息率的降低。 
(   F  )
10、汇率在我国使用直接标价法,美国使用间接标价法。 
(   T  )
11、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各具特点且千差万别是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根源。 
(   F  )
12、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小,短期偿债能力越弱。 
(   T  )
13、在一个统计样本中,标准差越大,表明各个观测值分布得越分散。 
(   T  )
14、环形图可以用于比较多个变量之间的结构差异。 
(   T  )
15、“其他业务收入”属于反映营业损益的账户,“营业外收入”属于反映非营业损益的账户。 
(   F  )
16、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如果发现现金账实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将短款或溢余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待查明原因后处理。[2010、2009年真题] 
(   F  )
17、各组频数的计算不能重复,恰好重叠在组限上的变量值一般归人上限的一组,即遵循 “上限不在内”原则。 
(   F  )
18、在任何相关条件下,都可以用相关系数说明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   F  )
19、第二手数据可以通过抽样调查获得。 
(   T  )
20、小样本情况下,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总体均值在置信水平 
(   T  )
21、外部经济不一定有利于资源配置。 
(   T  )
22、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   T  )
23、索洛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资本的深化和资本的广化。 
(   F  )
24、在任何情况下,平衡预算乘数为1。 
(   T  )
25、设一个总体含有3个可能元素,取值分别为1,2,3。从该总体中采取不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样本量为2的所有可能样本,共有3个样本。 
(   F  )
26、如果零售价格上涨10%,销售量下降10%,则销售额指数没有变化。 
(   F  )
27、原始凭证记载的内容有错误的,只能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改。 
(   T  )
28、如果政府试图通过增加政府支出的方法刺激经济增长和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实行赤字预算,而不能实行平衡预算。 
(   T  )
29、其他条件相同时,误差范围越大,样本容量就可以越小;误差范围越小,样本容量就必须越大。 
(   T  )
30、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生产有一定的扩张作用。 
(   F  )
31、“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主要是用来核对企业与开户银行双方的记账有无差错,不仅起对账的作用,还能作为调节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原始凭证。 
(   T  )
32、根据相对数和平均数时间序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时,基本方法是先按构成相对数或者平均数的两个数值分别求出其平均发展水平,再将两者相除得到总的平均发展水平。 
(   T  )
33、当抽取的样本不同时,对同一总体回归模型估计的结果也有所不同。 
(   F  )
34、将产品质量分成 1/2/3 级品,这种等级具有数值特征,可以对其进行数值运算。 
(   T  )
35、长期趋势分析方法中是将时间作为解释变量的。 
(   F  )
36、支票和信用卡实际上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货币。 
(   F  )
37、国际收支平衡表不设错误和遗漏项目也是平衡的。 
(   T  )
38、原始数据是数据的直接来源。 
(   F  )
39、会计凭证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 
(   F  )
40、发展速度可以是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