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现代文学测试卷

本试卷为2023年现代文学测试卷,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现代文学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A  )
1、散文集《画廊集》的作者是
A、李广田
B、何其芳
C、陆蠡
D、丽尼
(  B  )
2、田间的《赶车传》是.
A、长篇小说
B、长篇叙事诗
C、多幕话剧
D、传记散文
(  C  )
3、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的主要思想内容是.
A、针砭黑暗现实
B、批判封建文
C、抒写内心矛盾
D、歌颂光明理想
(  A  )
4、丁玲小说《在医院中》中的“医院”指的是..
A、延安解放区医院
B、乡村诊所
C、教会医院
D、国统区医院
(  A  )
5、《缀网劳蛛》表现的主要思想是
A、带有宗教色彩的积极人生态度
B、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控诉
C、对封建专制的揭露
D、对劳动妇女的同情
(  C  )
6、茅盾描写延安人民革命生活风貌的散文名篇是
A、《雷雨前》
B、《沙滩上的脚迹》
C、《风景谈》
D、《卖豆腐的哨子》
(  D  )
7、多多头、荷花是茅盾哪一篇小说中的人物? ..
A、《水藻行》
B、《林家铺子》
C、《锻炼》.
D、《春蚕》
(  B  )
8、抗战以后,解放区报告文学作家主要有 ...
A、丘东平、骆宾基、曹白
B、沙汀、周立波、丁玲
C、丘东平、周立波、聂绀弩
D、周立波、曹白、吴伯萧
(  C  )
9、曹禺唯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是
A、《桥》
B、《北京人》
C、《原野》
D、《家》
(  D  )
10、下列不符合徐讠于 小说特点的说法是
A、“人性与爱”的主题
B、传奇性情节
C、雅俗共赏
D、客观写实的风格
(  B  )
11、人物“陶岚”出自于作品
A、《冲出云围的月亮》
B、《二月》
C、《为奴隶的母亲》
D、《三姐妹》
(  B  )
12、萧红的成名作是
A、《王阿嫂的死
B、《生死场》
C、《呼兰河传
D、《马伯乐》
(  B  )
13、“汉园三诗人”指的是
A、何其芳、金克木、李广田
B、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
C、卞之琳、徐迟、金克木
D、金克木、徐迟、路易士
(  A  )
14、历史题材作品中,掺进部分现代生活内容,具有古今杂糅艺术特色的作品是
A、鲁迅的《故事新编》
B、郭沫若的《屈原》
C、郁达夫的《采石矶》
D、冯至的《伍子胥》
(  A  )
15、左联刊物《前哨》第一期《纪念战死者专号》,是悼念被国民党秘密杀害的左联五烈士的,五烈士是指
A、柔石、殷夫、洪灵菲、胡也频、冯铿
B、柔石、殷石、潘漠华、李伟森、冯铿
C、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李伟森
D、柔石、殷夫、胡也频、应修人、冯铿
(  C  )
16、属于小说巴金《家》中的一组女性形象是
A、梅、瑞珏、愫芳
B、鸣凤、梅、曾树生
C、梅、鸣凤、瑞珏
D、鸣凤、愫芳、瑞珏
(  A  )
17、现代“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
A、鲁迅的《故乡》
B、许杰的《惨雾》
C、废名的《竹林的故事》
D、沈从文的《边城》
(  C  )
18、章秋柳的形象出自茅盾的小说
A、《幻灭》
B、《动摇》
C、《追求》
D、《虹》
(  D  )
19、汪中这一人物形象出于
A、郭沫若的《牧羊哀话》
B、郁达夫的《沉沦》
C、李吉力人的《大波》
D、蒋光慈的《少年漂泊者》
(  C  )
20、赵树理的以“想写出当时土改全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使土改中的干部和群众读了知所趋避”为创作意图的中篇小说是
A、《李家庄的变迁》
B、《李有才板话》
C、《邪不压正》
D、《孟祥英翻身》
(  B  )
21、中国诗歌会是一个
A、以抗战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休
B、以大众化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
C、以平民化为目标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
D、以诗美为目标的现代主义诗歌团体
(  A  )
22、抗战初期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是一个
A、全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B、全国进步文艺家的组织
C、全国革命文艺家的组织
D、全国作家的群众性组织
(  A  )
23、鲁迅断言“不容于满洲帝国,但我看也因此当然不容于中华民国”的小说是
A、萧军《八月的乡村》
B、萧红《生死场》
C、叶紫《丰收》
D、吴组缃《鸭嘴崂》
(  B  )
24、《种谷记》的作者是
A、欧阳山
B、柳青
C、孔厥、袁静
D、马烽、西戎
(  B  )
25、,《新青年》编辑部扩大,先后参加编辑工作的人员是
A、胡适、鲁迅、郭沫若、钱玄同
B、胡适、李大钊、刘半农、周作人
C、胡适、沈尹默、周作人、郭沫若
D、周作人、钱玄同、郭沫若、胡适
(  D  )
26、鲁迅在《故事新编》中表现历史上“中国的脊梁”的名篇是
A、《铸剑》
B、《非攻》
C、《眉间尺》
D、《理水》
(  C  )
27、巴金小说《家》中的觉民是
A、无政府主义者
B、人道主义者.
C、个性主义者
D、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  C  )
28、阮章竞《漳河水》长诗的主人公是
A、一位农村妇女
B、二位农村妇女
C、三位农村妇女
D、四位农村妇女
(  D  )
29、提出“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一文学观点的是
A、周作人
B、沈从文
C、徐志摩
D、梁实秋
(  D  )
30、叶绍钧的《稻草人》属于
A、讽刺小说
B、问题小说
C、寓言小说
D、童话
(  B  )
31、下列均属于郭沫若创作的诗集是
A、《女神》、《前茅》、《瓶》、《红烛》.
B、《女神》、《前茅》、《瓶》、《恢复》
C、《女神》、《前茅》、《恢复》、《猛虎集》.
D、《女神》、《瓶》、《恢复》、《黎明的通知》
(  D  )
32、何其芳获1936年《大公报》文艺奖的《画梦录》,属于
A、长篇小说
B、短篇小说集.
C、诗集
D、散文集
(  A  )
33、鲁迅评价为“力透纸背”地描写了“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小说是
A、萧红的《生死场》
B、萧军的《八月的乡村》
C、吴组缃的《一千八百担》
D、叶紫的《星》
(  A  )
34、《四世同堂》分三部,第一部是
A、《惶惑》
B、《饥荒》
C、《偷生》
D、《黄色风暴》
(  C  )
35、“野猫子”这一形象出自艾芜小说
A、《荒地》
B、《山野》
C、《山峡中》
D、《丰饶的原野》
(  C  )
36、散文名篇《囚绿记》的作者是
A、丰子恺
B、丽尼
C、陆蠡
D、臧克家
(  A  )
37、出自丁玲小说的人物形象是
A、莎菲、梦珂、丽嘉
B、露沙、梦珂、瑞贞
C、莎菲、梦珂、瑞贞
D、莎菲、尚洁、丽嘉
(  B  )
38、老舍通过比较中英两个民族文化心理来批判中国国民性的小说是
A、《老张的哲学》
B、《二马》
C、《赵子曰》
D、《离婚》
(  A  )
39、长诗《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
A、李季
B、阮章竞
C、田间
D、张志民
(  B  )
40、运用“文革”时期推向极致的斗争哲学去图解五十年代的农村生活,充分表现“文革”文学的斗争主题的代表性作品是
A、黎汝清《万山红遍》
B、浩然《金光大道》
C、克非《春潮急》
D、李云德《沸腾的群山》
(  A  )
41、四十年代创作了描写四川农村生活的三部长篇小说的作家是
A、沙.汀
B、艾.芜
C、李劫人
D、路.翎
(  D  )
42、对汪曾祺小说语言风格的准确概括是
A、用大段哲理性语言深化主题、造成气势
B、冷隽诡奇的白描语言
C、客观冷静、严酷悲悯的叙述语调
D、简洁明快、生动传神的诗化小说语言
(  D  )
43、“五四”时期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小说《荆生》的作者是
A、陈西滢
B、章士钊
C、吴宓
D、林纾
(  B  )
44、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淘金记》、《还乡记》的作者是
A、吴组缃
B、沙汀
C、张天翼
D、艾莞
(  A  )
45、余占鳌、戴凤莲出自莫言的长篇小说 。
A、《红高粱》
B、《生死疲劳》
C、《透明的红萝卜》
D、《酒国》
(  A  )
46、中国现代文学,以( )为标志全面步入文学现代化历程。
A、五四文学革命
B、国内战争革命
C、辛亥革命
D、学生运动革命
(  B  )
47、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在
A、明清时期
B、晚清时期
C、元代时期
D、唐宋时期
(  C  )
48、“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沉沉”出自艾青的()
A、《大堰河——我的保姆》
B、《向太阳》
C、《我爱这土地》
D、《火把》
(  A  )
49、《雷雨》中在爱情上表现了最强烈抗争精神的女性是()
A、繁漪
B、鲁侍萍
C、四凤
D、周萍
(  C  )
50、为惯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带来了农民文学一个新时代的作家是()
A、丁玲
B、孙犁
C、赵树理
D、周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