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模拟

本试卷为法理模拟,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法理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D  )
1、我国正式法律渊源不包括( )
A、宪法
B、法规
C、规章
D、制度
(  D  )
2、钱某出售劣药,使购买其劣药的李某吃后中毒住院抢救,钱某这一违法行为尚未构成犯罪,对此,钱某应当
A、受到行政处罚
B、依法承担给李某造成损害的民事责任
C、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
D、既要受到行政处罚,又要依法承担给李某造成损害的民事责任。
(  A  )
3、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对当事人每日按罚款数额的 加处罚款。
A、百分之三
B、百分之五
C、百分之十
D、百分之一。
(  D  )
4、不属于法的调整性职能的活动是( )
A、法人登记
B、领取结婚证书
C、土地依法转让
D、发展友谊关系
(  C  )
5、下列不属于法的特征的是( )。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
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
C、法是由原始社会的习惯法演变而来.具有历史性
D、法是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  C  )
6、下列当中,不属于法的规范作用的是?( )
A、预测作用
B、指引作用
C、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D、评价作用
(  D  )
7、法指引人们的行为进而调整社会关系,是通过( )。
A、规定人们的权利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来实现的
B、规定人们的义务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来实现的
C、规定人们的权力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来实现的
D、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并以此为机制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来实现的
(  C  )
8、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条规定属于( )。
A、命令性规定
B、禁止性规定
C、授权性规定
D、义务性规定
(  B  )
9、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一规定属于( )。
A、法律规则
B、法律原则
C、法律术语
D、法律概念
(  B  )
10、我国《合同法》第76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因姓名、名称的变更或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承办人的变动而不履行合同义务。”该法律规则属于( )。
A、任意性规则
B、禁止性规则
C、命令性规则
D、非确定性规则
(  C  )
11、修订的《保险法》第94条规定:“保险公司,除本法另有规定外,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该法律规则属于( )。
A、委任性规则
B、任意性规则
C、准用性规则
D、禁止性规则
(  D  )
12、把法律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的主要依据是( )。
A、适用范围不同
B、制定和表达方式不同
C、制定和实施的主体不同
D、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
(  C  )
13、张某有祖传的玉雕一尊,委托德龙拍卖公司进行拍卖,最终被一家文化公司以140万元的价格买到。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这个事件中只有一种法律关系
B、在拍卖过程中.拍卖公司和竞拍者的关系属于隶属性的法律关系
C、在该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中.法律关系的主体既有自然人也有法人
D、在本案中.导致拍卖成交的客观情况是法律事件
(  B  )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法学派观点的是( )
A、法是主权者的命令
B、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C、恶法亦法
D、法是人类理性的体现
(  C  )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自然法学派观点的是
A、自然法的效力高于实在法
B、自然法是人类最高理性的体现
C、法学家的任务在于分析研究实在法
D、法与道德密不可分,法的效力来自于它的道德性
(  D  )
16、下列选项中的说法可以成立的是
A、国家创制法的方式中的“认可”仅指立法机关认可既有社会规则具有法律约束力
B、我国法理学界通说认为,某种不与制定法冲突的习惯一旦被法院作为裁判依据,它就成为了通行全国的习惯法
C、法律只能规定作为义务而不能规定不作为义务
D、法的国家强制力具有终极性和潜在性
(  C  )
17、法的作用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法的社会作用也称为法的职能,包括政治统治职能( )和社会管理职能( )。关于法的作用和职能,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
A、阶级社会的法不仅要发挥阶级统治作用即政治统治职能,也要发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即社会管理职能
B、法调整对立阶级之间关系、统治阶级内部及其与同盟阶级之间关系的作用,属于法的社会作用
C、法对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确认和维护作用,属于法的社会职能
D、当代中国的法既要发挥确认和保护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政治职能,也要发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  D  )
18、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而自身表现出来的对人的行为的可能影响,又称为法自身的作用、法的专门作用、法的功能,包括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等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作为社会规范,为体现其本质和目的,或者为实现一定的社会目的和任务,对社会关系所发挥的特殊效用。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通过其规范作用实现其社会作用
B、法的规范作用是从法作为一种调整行为的社会规范这一属性来看的
C、法的社会作用是从法的本质和目的来看的
D、法的规范作用与其他社会规范的规范作用不存在明显差别
(  C  )
19、“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这一法的特征又称为“法的规范性”,是指法作为一种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所具有的,规定人们可以怎样行为、不得怎样行为、应当或必须怎样行为的行为模式,并以此指引人们行为的属性。关于“法的规范性”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说法是( )
A、法律文本的用语符合语法规范
B、只有法律规范才针对一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而具有概括性、反复适用性
C、法律规范具有更大的确定性和更强的命令性,是法官裁判的权威性、独断性标准
D、法律规范只提供不可选择的、确定性的指引
(  C  )
20、法的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标准和尺度,对人们的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以及违法的程度所具有的判断、衡量作用。据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依据法律被评价为违法的行为,一般也是违反道德、体现一定程度“恶”的行为
B、法的评价是一种带有价值属性的判断
C、法的评价与其他社会规范的评价相比,具有绝对的客观性和普遍的有效性
D、法谚云:“法不强人所难”。这说明法的评价标准相对较低
(  D  )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地方性法规立法权主体的是( )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B、设区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C、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D、县(县级市)、直辖市的区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  A  )
22、颁布的《保险法》第91条规定:“保险公司的设立、变更、解散和清算事项,本法未作规定的,适用公司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第94条规定:“保险公司,除本法另有规定外,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根据法的渊源的知识,关于《保险法》上述二条规定之间的关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前法”与“后法”之间的关系
B、“一般法”与“特别法”之间的关系
C、“上位法”与“下位法”之间的关系
D、法的正式渊源与法的非正式渊源之间的关系
(  A  )
23、关于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
A、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只能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两类规范性法律文件
B、一个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只能有一个,而单行条例则可以有多个
C、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生效
D、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  B  )
24、划分法律部门的基础的、首要的、第一位的或最重要的标准是( )
A、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B、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亦称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
C、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
D、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
(  C  )
25、关于“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这一法律部门,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
A、该法律部门并非作为民法、刑法、行政法的附属法律规范而存在,在法治国家,其本身即具有重要价值
B、该法律部门包含的法律规范的适用范围不限于人们常说的“打官司告状”
C、该法律部门有一个轴心规范性法律文件
D、人民法院组织法不属于这一法律部门,但与这一法律部门存在联系
(  A  )
26、刑法规定:开设赌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就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开设赌场”是法律规则中的行为模式
B、“禁止开设赌场”是法律规则中的行为模式
C、“开设赌场”是违反法律规则中行为模式的犯罪行为
D、该规定不适用于澳门特别行政区,这可以说明法律规则逻辑结构中的假定条件是必要的
(  B  )
27、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属于( )
A、集体义务
B、特殊义务(相对义务)
C、一般义务
D、第二性义务
(  D  )
2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基本权利的是( )
A、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B、公民的选举权
C、公民的言论自由权
D、合同当事人一方对另一方享有的权利
(  B  )
29、当事人在诉讼中享有的辩论权和辩护权属于( )
A、公权利
B、第二性权利
C、接受权利
D、原有权利
(  A  )
30、现代社会配置权利和义务的基本出发点是( )
A、以权利为本位
B、以义务为本位
C、以效率为本位
D、以秩序为本位
(  B  )
31、张女穿行马路时遇车祸,致两颗门牙缺失。交警出具的责任认定书认定司机负全责。张女因无法与肇事司机达成赔偿协议,遂提起民事诉讼,认为司机虽赔偿3000元安装假牙,但假牙影响接吻,故司机还应就她的“接吻权”受到损害予以赔偿。关于本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张女主张的“接吻权”属于法律明文规定的权利
B、交警出具的责任认定书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C、司机赔偿3000元是绝对义务的承担方式
D、张女行使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属于绝对权利
(  D  )
32、某地电缆受到破坏,大面积停电3小时,后查知为邢某偷割电缆所致。邢某被控犯“危害公共安全罪”,处以5年有期徒刑。邢某不服上诉,理由是自己偷割电缆变卖所得仅50元钱,顶多属于“小偷小摸”行为。二审法官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维持原判。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刑法的有关规定和有关司法解释对法院产生了强制作用
B、刑法的有关规定和有关司法解释没有对邢某的行为产生评价作用
C、邢某认为自己的行为属于“小偷小摸”,因此可以说,他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认知能力
D、邢某对自己行为的辩解是对法律的认识错误
(  B  )
33、行为的成立以另一种行为的存在作为存在前提的法律行为,称为( )
A、积极性为
B、从行为
C、多方行为
D、要式行为
(  A  )
34、法律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的最主要区别是( )
A、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合法(符合法律规范)的关系
B、法律关系是社会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C、法律关系体现了人们的意志
D、法律关系是特定主体之间的关系
(  C  )
35、关于行为能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作出的一定行为
B、行为能力是法律关系主体取得权利的资格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C、公民具有行为能力必须以具有权利能力为前提
D、某服刑罪犯在劳动中摔伤了腿而不能行动,这意味着其行为能力受到了限制
(  A  )
36、中国公民陈某,因分裂国家罪被法院终审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就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陈某与监狱之间形成刑罚执行法律关系属于纵向法律关系
B、陈某接受法院审判并被判处相应刑罚,与他是否具有行为能力无关
C、陈某被判处徒刑,意味着陈某的民事权利能力亦被剥夺
D、在陈某参与其中的刑罚执行法律关系中,陈某是该法律关系的客体,监狱及监狱警察是主体
(  D  )
37、判断公民是否有行为能力以及行为能力的程度,不需要考虑公民( )
A、是否能够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
B、是否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C、是否达到一定年龄以及神智是否正常
D、是否具有行动能力
(  D  )
38、法人的权利能力( )
A、有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的划分
B、与公民的权利能力相同
C、不因法人的不同而不同
D、其范围由法人成立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决定
(  D  )
39、引起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的两个最主要条件是( )
A、法律关系主体和法律关系客体
B、法律主体和法律规范
C、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
D、法律规范和法律事实
(  B  )
40、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
A、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主体一般为具有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法人
B、行政法律责任的责任主体只能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或者授权委托的社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C、刑事法律责任的主体既可能是公民,也可能是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
D、立法行为有可能引起违宪责任
(  A  )
41、违约行为人在国家的强制下支付违约金属于( )
A、民事制裁
B、行政制裁
C、刑事制裁
D、违宪制裁
(  A  )
4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法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的出现
B、法的起源与国家的起源是一个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
C、法的起源经历了由氏族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为成文法的长期、渐进过程
D、由原始习惯到习惯法的转变,是社会规范的一种质变,标志着法的产生
(  A  )
43、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的立法的是( )
A、全国人大制定《合同法》的活动
B、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制定《见义勇为行为奖励条例》的活动
C、国务院废止《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的活动
D、北京市人大制定《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活动
(  D  )
44、法国学者托克维尔曾说:“从性质上来说,司法权自身不是主动的。要使它行动,就得推动它。向它告发一个犯罪案件,它就惩罚犯罪的人;请它纠正一个非法行为,它就加以纠正;让它审查一项法案,它就予以解释。但是,它不能自己去追捕罪犯、调查非法行为和纠察事实”。托克维尔的这段话,直接说明的是司法与执法的一个最显著区别,它是指司法的( )
A、专属性
B、程序性
C、专业性
D、被动性
(  D  )
45、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对案件所作出的生效裁决,有关组织和个人必须执行,不得擅自修改和违抗。这是指司法的( )
A、专属性
B、程序性
C、专业性
D、权威性
(  B  )
46、守法的构成要素中,不包括( )
A、守法主体
B、守法状态
C、守法内容
D、守法范围
(  C  )
4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执法原则的是( )
A、合法性原则
B、合理性原则
C、执法权独立行使原则
D、效率原则
(  C  )
48、具有我国公民资格的法定条件是( )。
A、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
B、获得批准
C、具有中国国籍
D、出生在中国
(  D  )
49、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自由不包括( )。
A、言论自由
B、集会自由
C、出版自由
D、罢工自由
(  A  )
50、在我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 )。
A、法律监督机关
B、纪律检察机关
C、普法宣传机关
D、法律实施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