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
本试卷为财务管理,题目包括:判断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财务管理
一、判断题 (共40题,每题2.5分,共计100分)
( T )
1、表外科目是指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内的,用于业务确已发生而尚未涉及资金增减变化,以及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和实物管理等业务事项的核算。表外科目分为或有事项类和登记备查类,科目代号第一位分别是8和9。
( F )
2、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设立,并取得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颁发的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的宗教活动场所,可申请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
( T )
3、批量状态为处理完成时才能进行冲正。
( T )
4、非税收入财政单方冲正交易只能对财政方处理成功,农商行方处理失败的业务进行冲正。
( T )
5、进行贴现到期还款和转垫款处理时,系统自动更改票据状态为“垫款”。
( T )
6、贷款期限先于质押的单位定期存单期限届满,借款人未履行其债务的,贷款人可以继续保管定期存单,在存单期限届满时兑现用于抵偿贷款本息。
( T )
7、对依法履行反洗钱职责或者义务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应当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规定,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 T )
8、柜面人员办理工作交接时,必须做到“先交后接、交接见面、监交到位”。
( F )
9、现金库房内保管的物品必须做到有物有账、账实相符,严禁白条抵库。库房内不得存放制度规定以外的物品,可以存放少量的私人物品。
( T )
10、柜面人员离开工作岗位超过3天(不含),但在10天(含)以内且仍需返回原岗的称为短期离岗
( T )
11、商业银行不可以通过个人或机构等第三方资金中介吸收存款,并进行利益输送。
( T )
12、本行租入房屋用于职工宿舍使用时,作为职工福利进行核算。
( F )
13、因为使用权资产并非本行固定资产,因此不需要计提折旧。
( F )
14、住房公积金指按国家有关房改政策规定提取,向工作单位缴纳的公积金。
( T )
15、抵债资产原则上不能自用,确需自用的,按新购建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和程序报批。
( F )
16、各分支机构资金必须通过总行进行统一调度,特殊情况下,分支机构之间可以互相调剂。
( F )
17、重要系统(A类及以上系统)的日志由日志管理系统统一集中存放并至少保留半年。
( T )
18、比率法一般不单独使用,主要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期末所有者权益各项目占比三个指标。
( T )
19、对企业而言,库存当然是越少越好,因为它会占用企业有限的经济资源,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
( F )
20、管理层只需注重销量,存货资金的管理不该是他们重视的问题。
( T )
21、农村商业银行以促进业务发展和效益增长为目标,加强和完善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等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管理,并逐步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和内部服务计价机制,完善内部价格管理。
( F )
22、农村商业银行可以用公款支付负责人个人支出。
( T )
23、资产负债表中发放贷款和垫款以各项贷款及垫款减去贷款损失准备后的净额列式。
( F )
24、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无需计提折旧。
( T )
25、使用权资产,是指承租人可在租赁期内使用租赁资产的权利。
( T )
26、农村商业银行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 F )
27、《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全国集中银行账户管理系统个人人民币结算账户报备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办发〔2018〕58号)规定一个账户对应多个介质的,按一个账户进行报备。
( F )
28、对于股东而言,优先股比普通股有更优厚的汇报,有更大的吸引力
( T )
29、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应当建立在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等各项减值准备的基础之上
( T )
30、商业银行制订资本规划,应当综合考虑风险评估结果、未来资本要求、资本监管要求和资本可获得性,确保资本水平持续满足监管要求。
( T )
31、银行本票的提示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1个月,持票人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提示付款的,代理付款行不受理。
( F )
32、验资通过后,验资行可以凭企业提供的基本存款帐户开户许可证、营业执照的原件及复印件,将验资资金转(划)入原出资账户。
( T )
33、委托贷款由委托人提供资金,贷款人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贷款风险。
( F )
34、商业银行采用基本指标法计量操作风险加权资产,应采用过去五年中总收入计量。
( F )
35、临时离开营业场所的柜员,只需将尾箱放置在有效监控范围内,无需交由在岗人员代保管。
( F )
36、利润表中的“营业外收入”项目,反映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盘盈利得等。
( T )
37、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征求税务机关同意,并经股东大会或理(董)事会决议后执行。
( F )
38、客户先前提交的身份证明文件已过有效期,客户没有在合理期限内更新且没有提出合理理由的,银行无权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
( T )
39、金融机构应当对通过交易监测标准筛选出的交易进行人工分析、识别,并记录分析过程;不作为可疑交易报告的,可以不记录分析排除的合理理由;确认为可疑交易的,应当在可疑交易报告理由中完整记录对客户身份特征、交易特征或行为特征的分析过程。
( T )
40、金融机构应当向客户充分说明本机构需履行的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不得明示、暗示或者帮助客户隐匿身份信息。
相关标签:
- 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