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往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题库

本试卷为大连民族大学往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题库,题目包括:判断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判断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题库

一、判断题 (共40题,每题2.5分,共计100分)

(   T  )
1、实现人生价值是指内在的价值目标转化为外在的价值行为。 
(   F  )
2、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的。 
(   F  )
3、勤俭持家是家庭美德的起码要求。 
(   T  )
4、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 
(   T  )
5、每个家庭都风清气正,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社会也就能和谐发展。 
(   F  )
6、个人品德是与生俱来的。 
(   T  )
7、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 
(   T  )
8、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   T  )
9、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   F  )
10、行为人没有代理权,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 
(   T  )
11、对于过失犯罪,刑法中有明确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   F  )
12、剥夺政治权利包括剥夺受教育权。 
(   T  )
13、法律上的自由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   T  )
14、大学生要通过为家庭谋幸福等来引领社会风尚。 
(   T  )
15、国防力量强大能为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而国防力量羸弱则会使国家、民族面临凌辱甚至被侵略的灾难。 
(   T  )
16、爱国主义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类社会产生了阶级和国家以后才逐渐产生,并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最终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   T  )
17、苦与乐既对立又统一,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F  )
18、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   F  )
19、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   T  )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   T  )
21、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它的公共生活规范和要求。 
(   T  )
22、法律制定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性分配。 
(   F  )
23、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的共同犯罪。 
(   T  )
24、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   T  )
25、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进行。 
(   F  )
26、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目的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 
(   T  )
27、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   F  )
28、我国宪法修改案必须有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1/2多数通过。 
(   T  )
29、内心信念也称良心,它也是一种信念。 
(   F  )
30、“低头向钱看,才能抬头向前(理想)看”。 
(   F  )
31、在当代中国,公民的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拥护祖国统一上,不必爱社会主义。 
(   T  )
32、广义的刑法是指刑法典和单行刑事法律以及非刑法规范性文件中的刑事规范的总称。 
(   F  )
33、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之一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弱化。 
(   F  )
34、"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主要是针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提出来的. 
(   F  )
35、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信仰. 
(   F  )
36、实现理想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曲折的过程,所以基本无法实现. 
(   T  )
37、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   T  )
38、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   F  )
39、真理就是有用,有用便是真理. 
(   T  )
40、我国依法治国的标准是宪法和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