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学院2023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升本相关题目

本试卷为山东交通学院2023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升本相关题目,题目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升本相关题目

一、判断题 (共20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   F  )
1、自有人类社会以来法律就存在了。 
(   T  )
2、法律经历了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历史演变过程。 
(   F  )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不需要汲取和借鉴外国法律创制的经验。 
(   T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   T  )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有权罢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   T  )
6、经济全球化趋势为个人报效祖国消除了许多障碍或阻隔,开辟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间。 
(   T  )
7、大学生应立志做大事。今天,做大事就是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   F  )
8、反对个人主义,就是任何时候都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   F  )
9、生活理想是指对自身物质生活条件的向往和追求。 
(   F  )
10、信念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   F  )
11、确保到二〇三五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   F  )
12、在代理法律关系中,代理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代理人承受。 
(   F  )
13、只要是理想就可以给人们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   F  )
14、道德只具有相对性,而没有决定的标准 
(   T  )
15、依据我国刑法,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   F  )
16、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   T  )
17、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 
(   F  )
18、"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主要是针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提出来的. 
(   F  )
19、人生态度决定人生目的. 
(   F  )
20、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共产主义. 

二、单项选择题 (共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  C  )
1、信念是以( )为核心的。
A、意志
B、理念
C、理智
D、实践
(  A  )
2、《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社会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是( )。
A、为了使公民正确行使自由和权利
B、为了保护公民某些权利和自由
C、为了限制公民的某些自由和权利
D、为了公民更多的享受某些自由和权利
(  A  )
3、( )是指公民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依法律规定的程序组织某种社会团体的自由。
A、结社自由
B、出版自由
C、言论自由
D、集会自由
(  A  )
4、我国的国体是( )。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社会主义公有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A  )
5、社会主义法律以( )为基础的。
A、公有制
B、判例法
C、私有制
D、制定法
(  A  )
6、道德是以形成人的正确行为方式为( )的。
A、内容
B、目的
C、归宿
D、起点
(  B  )
7、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 )
A、培养必要的专业技能
B、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
C、掌握先进的仪器设备
D、接触广播的知识
(  A  )
8、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的会议是( )
A、十六届六中全会
B、党的十七大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党的十六大
(  B  )
9、"天命不足畏,天道不足惧,祖宗不足法"表现了中华民族的( )
A、不懈奋斗精神
B、变革求新精神
C、坚贞刚毅精神
D、不屈不挠精神
(  A  )
10、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提出“夙夜在公”,西汉的贾谊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代的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 )。
A、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内容
B、乐群贵和,强调入际和谐的内容
C、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内容
D、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的内容
(  A  )
1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
D、人道主义
(  C  )
12、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 ),( )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有大的提升。
A、现代化 信息化 战斗能力
B、机械化 信息化 战斗能力
C、机械化 信息化 战略能力
D、现代化 信息化 战略能力
(  B  )
13、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志愿者已成为无偿献血、捐献骨髓、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的主力军,学雷锋、“三下乡”、抗震救灾以及其他形式的( )和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增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形式。
A、献爱心活动
B、青年志愿者活动
C、助人为乐活动
D、希望工程活动
(  C  )
14、大学生理想信念建立的基础包括
A、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
B、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
C、以上均对
D、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
(  A  )
1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   )。
A、诚实守信为重点
B、思想教育为重点
C、心理健康为重点
D、理论建设为重点
(  A  )
16、报效祖国的基础是(   )。
A、培育爱国情感
B、培育对党的热爱
C、培育对社会主义的热爱
D、培育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  B  )
17、人才的本质特征是(   )。
A、社会性
B、创造性
C、进步性
D、阶级性
(  D  )
18、下列不属于物权的有(   )。
A、土地使用权
B、抵押权
C、质权
D、债权
(  A  )
19、人生观的核心是:
A、人生目的
B、人生价值
C、人生信仰
D、人生态度
(  D  )
20、道德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
A、社会舆论
B、传统习俗
C、内心信念
D、自我意识

三、多项选择题 (共4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  ABC  )
1、马克思一生颠沛流离,但他一生都生活得英勇顽强。1848年他参加了法国革命和德国革命,1849年逃难英国。他的一生,为了寻求人类解放的真理,遭受过穷困、疾病、丧子、丧妻的痛苦,也遭受过资产阶级的围攻、漫骂、诬骂、通缉和驱逐。他的一生是与痛苦结伴,但又与悲伤绝缘,是以苦为乐的一生。马克思的经历表明( )。
A、远大的理想是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B、一个人一旦拥有远大的理想,就会拥有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C、崇高理想能提高精神境界,使人坦然面对个人的荣辱与苦难
D、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  ABC  )
2、中华民族的利益是( )
A、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
B、我国各族人民的长远利益
C、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D、我国各族人民局部的,暂时的利益
(  ABC  )
3、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   )。
A、总结
B、概括
C、提炼
D、发展
(  ABD  )
4、关于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新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B、把我国“落后的社会生产”新表述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状况
C、主要矛盾的变化预示着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即将发生变化
D、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而不是局部的和暂时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