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荟萃分析比荟萃回归更客观还是更不客观?

机器算法验证 荟萃分析 分层 方法比较 元回归
2022-04-06 01:23:58

审稿人问我为什么使用元回归作为一种处理效应大小异质性的方法,而不是进行分层元分析

我试图用谷歌搜索“分层元分析”,可能最有用的解释是:

分层是处理研究之间内在差异并提高结论质量和有用性的有效方法。分层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通过调查各层之间的差异来获得洞察力。有许多方法可以创建连贯的研究子组。例如,可以根据某些评分系统分配的“质量”对研究进行分层。常用系统根据患者的选择和随机化方式、盲法类型、退出率、结果测量和分析类型(例如,意向治疗)来奖励积分。

Walker, E., Hernandez, AV 和 Kattan, MW (2008)。荟萃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克利夫兰临床医学杂志,75(6),431-439。

据我了解,我应该为我的研究样本制定一些评分系统,并将该分数用作我的元分析模型中的“权重”?我不喜欢这个主意。在我看来,这似乎比元回归更不客观,主要是因为我的学习没有标准来得分。 (我正在对生态研究进行荟萃分析。)

我可以用这个作为一个论点来回应分层荟萃分析在我的情况下会不那么客观吗?

1个回答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应对的建议:

  1. 鉴于您的预测变量是连续的(并且通常不赞成对预测变量进行人工分类),元回归似乎是正确的方法(事实上,元回归也可以处理分类预测变量以及对它们进行分层,所以为什么要打扰?)。
  2. 如果我理解正确,您将这 4 个预测变量同时输入到模型中。分层要么意味着一次检查一个(人为分类的)预测变量(不考虑可能由其他预测变量或预测变量之间的潜在混淆更好地解释的异质性),或者如果要开始对预测变量的组合进行分层,则亚组将开始变得很小。这似乎不是一个好主意(另请参阅下一点)。
  3. 随机效应模型中异质性的数量(或混合效应元回归模型中剩余异质性的数量)的估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的数量。分层将导致较小的子集对异质性的估计较差。

我实际上在这篇文章中讨论了这些问题:

Viechtbauer, W. (2007)。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和荟萃分析中的调节分析来解释异质性。Zeitschrift für Psychologie / 心理学杂志,215 (2), 104-121。

如果您有兴趣并且无法获得该文章的副本(它在德国期刊上;但该文章是英文的),请随时给我发送电子邮件(您可以从我的个人资料中找到我的网站链接; 可在此处找到电子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