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性模型中,可以很容易地测试其中是矩阵,是维数等于行数的向量在中。也就是说,可以推导出一个在零值下具有 F 分布的检验统计量,然后从那里开始。
从理论上讲,这些测试对我来说非常有趣并且看起来非常灵活,因为和可以是任何东西。
但是,我很想知道这些假设在实际应用中有多有用,以及这些应用中有哪些有趣的例子?(除了测试单个系数是否为 0 或模型的所有系数是否为零,例如,它包含lm在 R 中的每个调用中)
在线性模型中,可以很容易地测试其中是矩阵,是维数等于行数的向量在中。也就是说,可以推导出一个在零值下具有 F 分布的检验统计量,然后从那里开始。
从理论上讲,这些测试对我来说非常有趣并且看起来非常灵活,因为和可以是任何东西。
但是,我很想知道这些假设在实际应用中有多有用,以及这些应用中有哪些有趣的例子?(除了测试单个系数是否为 0 或模型的所有系数是否为零,例如,它包含lm在 R 中的每个调用中)
这些关于系数向量的线性假设有三个主要用途:
如您所见,第一个用途是检验某些系数是否为零,这是检验那些解释变量是否与模型中的响应有关。但是,您也可以对关系进行特定大小的更一般测试。您还可以使用线性测试来测试新数据的预期响应。
当您拟合线性模型时,统计软件会为您提供点估计值、置信区间、检验统计量和 _s 的 p 值。如果你只是对这些感兴趣,你可以在这里停下来(例如,简单的线性回归只有截距和一个斜率,所以本身就足够了)。但是对于小复杂的模型,你不会满足于 s,并且你想估计,测试 s 的线性组合。这时候C矩阵的重要性就很明显了。对于复杂的模型,例如具有交互作用的模型,必须构造C矩阵。
示例 1:对于 ANOVA,一个分类协变量具有 3 个水平。假设级别 1 是参考。两个将为您提供 2 级与 1 级和 3 级与 1 级之间的差异。如果您想要 2 级和 3 级之间的差异,则需要 C 矩阵 (0 1 -1)。(第一个 0 用于拦截)。如果要估计水平 3 的均值,则需要 C=(1 0 1)。
示例 2:如果您想同时进行多个假设,请参阅检验一般线性假设:。这里 T = C。
示例 3:如果交互存在,我们需要对交互的每个组合(单元格)具有线性关系。这是 16x16 C 矩阵,可得到 8 个截距和斜率。如何理解回归中三向交互的系数?
你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更多的例子,教科书。
综上所述,对于线性模型,构造C矩阵等于线性模型理论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