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知道如果执行了多重插补 (MI),则必须在论文中报告哪些结果:来自完整案例 (CC) 或 MI 的估计值(置信区间 (CI)、P 值)?在 Enders 和 van Buuren 的精彩书籍中我找不到它,尽管有指导如何报告 MI 程序。(如果我错过了,我道歉)。
我查看了Rezvan 2015 评论中的一些文章:多重插补的兴起。从这些报告中,一些报告了 MI-,其他 CC-估计和其他尚不清楚。
我自己得出结论,应该报告 MI 估计值(优势比、CI、P 值),原因很简单,只要 MI 合适,我就想要无偏估计。但是基线数据和列联表呢?
这里再次提出具体问题(假设 MI 是合适的):
- 必须报告哪些结果(优势比或平均 CI、P 值):来自 CC 的结果或来自 MI 的汇总结果?
- 假设我们有一个 2x4 列联表(4 个级别:是、否、不明白、不确定)并执行一个获得 10 个 MI 数据集的 MI。 -tests的公式计算池化 P 值(例如:van Buuren,第 159 页)。我想报告yes的百分比和绝对数(在括号中),例如 15% (20)。我应该报告哪个:来自完整案例的数字或 10 个是百分比和计数的平均值(考虑到所有级别的总数应为 100%,分别为无缺失的总计数)或 MI 插补的一个偶然?
- 基线分析:应该使用完整的案例数据集还是合并的 MI 数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