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能告诉我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需要使用哪些 R 命令,我将不胜感激。我对随机术语有疑问。我见过random=id,random=id/(treatment*group)还有其他的。
您能否告诉我 Bonferroni 调整间隔的公式是什么?
如果有人能告诉我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需要使用哪些 R 命令,我将不胜感激。我对随机术语有疑问。我见过random=id,random=id/(treatment*group)还有其他的。
您能否告诉我 Bonferroni 调整间隔的公式是什么?
我同意 suncoolsu 的观点,很难准确地说出您在寻找什么。一般来说,不建议再做标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因为通常有更好的选择。
不过,也许您想生成一个简单的分层方差分析。分层是指您的效果是在另一个分组变量中衡量的,在您的情况下是主题,因此是主题内设计。如果您的数据框是 df 并且您的响应变量是 y,那么您可能有一个受试者内预测变量 x1,并且与受试者内预测变量 x2 交叉,并且可能与受试者之间预测变量 z 交叉。要获得包含您将使用的所有交互的完整模型。
myModel <- aov( y ~ x1 * x2 * z + Error(id/(x1*x2)), data = df)
summary(myModel)
您会注意到,在 Error 术语中,我们将 x1、x2 及其交互分组在 id 下。请注意,z 不在其中,因为它不是主题内的变量。
请进一步记住,此数据以长格式排列,您可能需要先汇总它才能正确运行,因为重复测量设计通常建议比条件更多的样本/主题,以便获得对每个主题的响应值的良好估计。因此,上面的 df 可以用下面的 dfa 代替。
dfa <- aggregate ( y ~ x1 + x2 + z + id, data = df, mean)
(顺便说一句,suncoolsu 给出了一个基于多层次建模的更现代的答案。如果您继续进行重复测量设计,建议您了解这一点,因为它更强大,更灵活,并且允许人们忽略某些类型的内部主题假设(特别是球形度)。我所描述的是如何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您可能还想查看汽车或更高级别的 ez 包以执行此操作。)
至于您的 Bonferroni 查询......它可能应该是一个单独的问题。然而,通过反复测量,这有点难以回答。你可以试试 ?pairwise.t.test。如果您将所有内部变量的交互作用作为组因子并将配对设置为 true 并将校正设置为 bonf 您已设置。然而,像这样的直接修正可能过于保守。你一开始就说你只会在有显着效果的情况下使用它,你可能也有一个理论上的理由进行一些比较,因此严格来说,Bonferroni(结束)纠正的钓鱼探险并不严格。所以,像...
with( df, pairwise.t.test(y, x1:x2, paired = TRUE, p.adj = 'bonf') )
会做你想做的,但这可能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您应该提供有关您的数据的更多详细信息。从您提供的有限细节来看,假设您有一个包含 、 、 和 信息的数据框df,response那么trt这些time是subject在R使用lme4包中拟合 LME 模型的多种方法。但是,我将说明三种我认为对您有用的方法。
library(lme4)
# Random intercepts for different subjects but time and trt effects are fixed
mmod1 <- lmer(response ~ time*trt + (1 | subject), df)
# Random intercepts and trt effects for different subjects, but the time effect is still fixed
mmod2 <- lmer(response ~ time*trt + (1 + trt | subject), df)
# Random intercepts, trt, and time effects for different subjects
mmod3 <- lmer(response ~ time*trt + (1 + trt + time | subject), df)
一旦你从上面的模型中得到 p 值,你可以使用:
HPDinterval(mmod1, prob = 0.95, ...)
HPDinterval(mmod2, prob = 0.95, ...)
HPDinterval(mmod3, prob = 0.95, ...)
获得从 MCMC 样品中确定的 95% CI。由于此 CI 是从 MCMC 采样中获得的,因此它考虑了随机误差,并且您无需对多重比较进行校正(我认为是,如果我错了,请纠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