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我正在使用组预测变量估计多级逻辑回归,但不清楚 Gelman 和 Hill (2007) 在他们的书中给出的一些建议。其中,他们建议允许每个系数都可能变化,给定足够大的 N。这是否也包括组预测变量?他们并不清楚,将“变化斜率”视为另一种复杂性,您可以将其与组预测器一起合并到 lme4 中的混合效应模型中(参见:他们书中的第 549 页)。
例如,我有大约 50,000 个二元响应的观察值(N 很大)。预测变量存在于两个级别,因此我的模型如下所示:
M1 <- lmer(Y ~ X1 + X2 + X3 + X4 + G1 + G2 + G3 + G4 + (1 | group), family=binomial(link="logit"))
X1:X4 是个体级预测器,G1:G4 是组级预测器,因此:多级模型。他们是否建议将所有系数视为潜在变量均值,甚至包括随机效应中的组预测变量,例如:
M2 <- lmer(Y ~ X1 + X2 + X3 + X4 + G1 + G2 + G3 + G4 + (1 + X1 + X2 + X3 + X4 + G1 + G2 + G3 + G4 | group), family=binomial(link="logit"))
我运行了 M2,它给出了合理的估计。AIC/BIC 建议比 M1 更适合。我只是不确定它是否合适,因为与个人级别的预测器不同,组级别的预测器在给定的组中不会发生变化。不过,它显然会因群体而异。
此外,如果这不是一种不正确的方法,那么如果感兴趣的组预测变量之一作为独立的固定效应在统计上不显着(如 M1 的可变截距模型),但作为固定效应是显着的,我应该多怀疑在 M2 等变化斜率模型中的影响?
感谢您对此主题的任何意见和反馈。对此,我真的非常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