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思考后修改,“饱和钳位”更有意义。PNP 在电路中的工作方式(钳位)实际上就是 Baker Clamp 的用途。因此,制造商的图纸似乎是令人愉快的。
在我看来,当 NPN 的基极变高时,集电极变低,这反过来又将 PNP 基极拉低,从而进入导通状态并关闭 NPN 基极。基本上晶体管打开的那一刻,它会立即自行关闭,
集电极变低,但仅与 PNP 基发射极上的 Vbe - Vce 一样多。因此 PNP 不会打开。
PNP 的目的是在器件反向偏置(反向激活模式)时防止 NPN 导通;Ve > Vc & Vb > Vc。当两个设备背靠背连接(反并联/反向并联)用于 AC 应用时就是这种情况。
当 NPN 饱和时,PNP 分流 NPN 基极电流(因此 Vce 降低)。
贝克钳:
Baker 钳位通过将基极电流转移通过集电极来限制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的电压差。这将非线性负反馈引入共发射极级(BJT 开关),目的是通过降低饱和点附近的增益来避免饱和。当晶体管处于有源模式且距离饱和点足够远时,负反馈关闭,增益最大;当晶体管接近饱和点时,负反馈逐渐导通,增益迅速下降。为了降低增益,晶体管在其基极-发射极结上充当并联调节器:它通过将电压稳定元件与基极-发射极结并联连接,将一部分基极电流转移到地。
多次修改,
两个设备背靠背的示例,概念性,忽略组件值:
[Q1, Q2, D1] = device #1, [Q3, Q4, D3] = device #2, 10V = drive signal,V1 = line, R3 =负载
设备#1:Q1 开启,Q2 不开启,因为 Vbe = 0.5V
设备#2:Q3 不开启,因为 Q4 开启并钳制 Q3 Vbc = 低于反向激活阈值。
模拟此电路- 使用CircuitLab创建的原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