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长度匹配主要是为了避免在并行数据线/数据总线宽度之间产生偏移。
所有高速 PCB 设计指南都建议执行与时钟走线长度匹配的长度作为目标长度,并且必须针对时钟信号保持数据、地址、命令行的走线长度容差。我可以知道这个的具体原因吗?
据我了解,时钟不断出现。时钟中不会有任何数据丢失,因此它是一个周期信号。数据将考虑时钟的上升沿或下降沿,并在时序波形中出现初始序列。
任何见解将不胜感激。
进行长度匹配主要是为了避免在并行数据线/数据总线宽度之间产生偏移。
所有高速 PCB 设计指南都建议执行与时钟走线长度匹配的长度作为目标长度,并且必须针对时钟信号保持数据、地址、命令行的走线长度容差。我可以知道这个的具体原因吗?
据我了解,时钟不断出现。时钟中不会有任何数据丢失,因此它是一个周期信号。数据将考虑时钟的上升沿或下降沿,并在时序波形中出现初始序列。
任何见解将不胜感激。
根据时钟信号发送数据。
数据必须在时钟沿(建立时间)之前稳定,并且在时钟沿(保持时间)之后必须稳定。
如果时钟布线与数据相比太长,时钟将显得太迟,无法在保持时间规范内,如果数据布线与时钟相比太长,时钟将显得太早,无法在设置时间规范内。
观察与时钟相关的每个信号;即,对于接收器而言,重要的是要在正确的时间点“采样”所有并行信号,+- 允许的偏差。
示例:假设我们有一条允许偏差为 +-50 ps 的总线,因此接收器在时钟上升沿采样时仍能获得接近其最大值的信号。
现在,如果所有信号彼此之间有 +-50 ps,或者说,对于第一个数据信号,这并没有真正帮助 - 如果 data[19] 对 data[0] 和 data[0] 有 +40 ps 延迟] 对时钟有 +20 ps 的延迟,然后 data[19] 对时钟有 +60 ps 的延迟,根本不会在正确的时间进行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