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灵感来自我最近的两次互动,一次在CV中,另一次在Economics.se 中。
在那里,我发布了著名的“信封悖论”的答案(请注意,不是作为“正确答案”,而是作为对情况结构的特定假设得出的答案)。一段时间后,一位用户发表了批评性评论,我进行了对话以试图理解他的观点。很明显,他在用贝叶斯的方式思考,并且一直在谈论先验——然后我恍然大悟,我对自己说:“等一下,谁说过任何先验?按照我制定的方式问题,这里没有先验,他们只是不进入图片,也不需要”。
最近在CV里看到了这个回答,关于Statistical Independence的含义。我向作者评论说他的句子
“......如果事件在统计上是独立的,那么(根据定义)我们无法通过观察另一个来了解其中一个。”
是公然错误的。在一次评论交流中,他不断回到(他的话)的问题上
“‘学习’难道不是意味着根据对另一件事的观察来改变我们对一件事的看法吗?如果是这样,独立性(明确地)不排除这一点吗?
再一次,很明显他在思考贝叶斯的方式,他认为我们从一些信念开始(即先验)是不言而喻的,然后问题是我们如何改变/更新它们。但是第一至上的信念是如何产生的呢?
由于科学必须符合现实,我注意到存在的情况是所涉及的人类没有先验(我,一方面,一直走进没有任何先验的情况 - 请不要争辩说我确实有先验,但我只是没有意识到,让我们在这里避免虚假的精神分析)。
因为我碰巧听说过“无信息先验”这个词,所以我将我的问题分为两部分,我很确定这里精通贝叶斯理论的用户确切地知道我要问什么:
Q1:没有先验(在严格的理论意义上)是否等同于没有信息的先验?
如果 Q1 的答案是“是”(请详细说明),那么这意味着贝叶斯方法从一开始就普遍适用,因为在任何情况下,所涉及的人都声明“我没有先验”,我们可以补充它的先验位置对于手头的案例没有信息。
但如果 Q1 的答案是“否”,那么Q2就会出现:
Q2:如果Q1的答案是“否”,这是否意味着,在没有先验的情况下,贝叶斯方法从一开始就不适用,我们必须首先通过某种非贝叶斯的方式形成先验,以便我们随后可以应用贝叶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