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级) 统计相关知识

本试卷为2022年(中级) 统计相关知识,题目包括:判断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判断题

(中级) 统计相关知识

一、判断题 (共40题,每题2.5分,共计100分)

(   F  )
1、编制财务报表时,企业可以以附注披露代替确认和计量。 
(   T  )
2、一般均衡既意味着消费者效用最大化,也意味着厂商利润极大化。 
(   T  )
3、在四部门经济中,企业部门的出口构成宏观经济的“注入”。 
(   T  )
4、乘数是一把“双刃剑”,增加需求导致国民收入成倍地增加,减少需求同样将导致国民收入成倍地减少。 
(   F  )
5、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 
(   T  )
6、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   F  )
7、增加国民收入,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可以降低家庭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或提高边际储蓄倾向。 
(   F  )
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公债的负担在通货膨胀时期比萧条时期更重。 
(   F  )
9、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解决外汇不足的办法是减少出口,或者增加进口。 
(   F  )
10、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   T  )
11、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各具特点且千差万别是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根源。 
(   F  )
12、一个社会的长期经济增长,常常受总需求方面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   T  )
13、普查适用于搜集某些不能或不适宜于定期的全面统计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以摸清重大的国情、国力。 
(   T  )
14、一种回归直线只能作一种推算,不能反过来进行另一种推算。 
(   T  )
15、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在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之前,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   F  )
16、目前,我国银行业根据其工作特点一般都采用复式记账凭证。 
(   F  )
17、在相关分析中,相关系数既可测定直线相关,也可测定曲线相关。 
(   T  )
18、企业采取预付货款方式采购材料,预付的款项属于企业的资产。 
(   T  )
19、非抽样误差分为抽样框误差、应答误差、无回答误差和计量误差等。 
(   T  )
20、性质或功能不同的项目,应当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但不具有重要性的项目除外。 
(   F  )
21、“短期借款”账户,2月末余额为300000元,2月份借方发生额为160000元,贷方发生额为140000元,则该账户2月月初余额为280000元。(??) 
(   F  )
22、账户的余额反映了有关会计要素在某一时点增减变动的结果。 
(   F  )
2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   T  )
24、如果一国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则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可以考虑提高税率。 
(   T  )
25、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均为大于零而小于1的参数,且两者之和为1。 
(   F  )
26、在编制物量指数时,要以商品的数量作为权数。 
(   F  )
27、均衡的国民收入一定小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   F  )
28、对客观现象进行实地观测所取得的数据是实验数据。 
(   F  )
29、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完整和真实可靠,企业单位必须定期对各种账簿记录进行核对,做到账表相符。 
(   T  )
30、原始凭证经会计机构、会计入员审核后,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更正、补充。 
(   F  )
31、对两个总体方差相等性进行检验,在理=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这表示原假设为真的概率小于0.01。 
(   T  )
32、如果试算平衡,一般来说记账是正确的,除非记账时重记,漏记、错用科目、借贷方向颠倒等,这些错误是不能通过试算平衡表表现的。 
(   F  )
33、可比性原则的含义是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   T  )
34、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   F  )
35、汽车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 
(   F  )
36、会计凭证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 
(   F  )
37、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 
(   T  )
38、趋势分析法是一种动态的序列分析法。 
(   F  )
39、众数是数据中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 
(   F  )
40、若1992年为基期,物价指数为100;2002年为现期,物价指数为120,则从1992年到2002年期间的通货膨胀率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