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法理相关题目

本试卷为2023年法理相关题目,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法理相关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A  )
1、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
A、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
B、该行为有故意或者过失的过错
C、该行为由具有责任能力的主体作出
D、该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
(  C  )
2、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设定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数额由 机关规定。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属的厅、局。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  A  )
3、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公民当场处以罚款的数额为
A、50元
B、60元
C、100元
D、200元。
(  D  )
4、某国土资源局以陈某违反《土地管理法》为由,向陈某送达决定书,责令其在10日内拆除擅自在集体土地上建造的房屋3间,恢复土地原状。陈某未履行决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国土资源局的决定书应载明,不服该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B、国土资源局的决定为负担性具体行政行为
C、因《土地管理法》对起诉期限有特别规定,陈某对决定不服提起诉讼的,应依该期限规定
D、如陈某不履行决定又未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复议或起诉的,国土资源局可以自行拆除陈某所建房屋。
(  D  )
5、以下不属于法的基本特征的是( )。
A、法是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B、法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
C、法是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D、法是通过人们的内心自觉保证实施
(  C  )
6、《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16条第2款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从法的规范作用看,该项规定属于下列哪一情况?( )
A、个别指引
B、确定的指引
C、有选择的指引
D、非规范的指引
(  D  )
7、法的( ),是指法作为社会规范对本人的行为起到引导、指向的作用,指引人们选择行为的内容及其方式。
A、预测作用
B、评价作用
C、强制作用
D、指引作用
(  C  )
8、下列哪一项属于私法范畴?( )
A、行政法
B、组织法
C、婚姻法
D、刑法
(  D  )
9、张三将一批货物交给某铁路公司,让其运到北京西站,张三与某铁路公司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
A、货物
B、铁路
C、火车
D、运输行为
(  D  )
10、根据教材关于法理学性质和研究对象的观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
B、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
C、法理学研究法律制度和法律运行中的普遍性问题
D、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法理”,而“法理”中的“法”是指具体的法、个别的法
(  C  )
11、公元前399年,在古雅典城内,来自社会各阶层的501人组成的法庭审理了一起特别案件。被告人是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其因在公共场所喜好与人辩论、传授哲学而被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在监禁期间,探视友人欲帮其逃亡,但被拒绝。苏格拉底说,虽然判决不公正,但逃亡是毁坏法律,不能以错还错。最后,他服从判决,喝下毒药而亡。对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的良知、道德感与法律之间有时可能发生抵牾
B、苏格拉底服从判决的决定表明,一个人可以被不公正地处罚,但不应放弃探究真理的权利
C、就本案的事实看,苏格拉底秉持的是“恶法非法”的观点
D、从本案的法官、苏格拉底和他的朋友各自的行为看,不同的人对于“正义”概念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  D  )
12、法是出自国家即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关于法的这一基本特征的理解,不能成立的是
A、法的这一特征在法理学界也称为“法的国家意志性”
B、我国法理学界通说将法的这一特征与“法的国家强制性”相结合,作为区别“国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关键标准
C、国家制定的法,即通常所说的“成文法”;国家认可的法,一般是指习惯法
D、“国家认可”,是指国家立法机关的认可,不包括司法机关或法官的认可
(  B  )
13、法律惩罚侮辱国旗的行为,但无法强迫人们热爱祖国;法律惩罚不尽赡养义务甚至虐待父母的行为,但无法强迫人们尊敬父母;法律惩罚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为,但并不强迫人们从内心赞同市场经济…… 。就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法的直接调整对象是人的行为,“法律不应惩罚人的思想”是现代国家公认的法治原则
B、法的直接调整对象是人的思想和观念,其间接调整对象是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
C、法调整和约束人的外在行为,这对人的思想和观念会产生影响
D、法以人的行为为直接调整对象进而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但法的作用也存在局限性
(  B  )
14、7月,某市公安机关模仿诗歌《见与不见》的语言和风格,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信息,敦促在逃人员投案自首:“你逃,或者不逃,事就在那,不改不变。你跑,或者不跑,网就在那,不撤不去。你想,或者不想,法就在那,不偏不倚。你自首,或者不自首,警察就在那,不舍不弃。早日去投案,或者,惶惶终日,潜逃无聊,了结真好。”就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公安机关发布的诗歌型信息,消减了法的国家强制性
B、公安机关作为执法机关,是法的社会管理职能和政治统治职能的承担者
C、公安机关发布的上述信息,不会发挥预测作用
D、公安机关发布的上述信息,发挥的是个别性指引作用
(  D  )
15、从世界范围来看,下列选项中,属于正式法源的是( )
A、大陆法系国家的判例
B、权威法学家学说、法理、公共政策
C、国家尚未以任何方式予以认可的习惯
D、本国加入的国际公约
(  C  )
16、法律终止生效是法律时间效力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以默示废止方式终止法律生效时,一般应当选择下列哪一原则?
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B、国际法优于国内法
C、后法优于前法
D、法律优于行政法规
(  B  )
17、关于法的对象效力原则中的综合( )原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国领域内的人和组织,无论是本国的还是外国的,一般适用该国的法
B、外国人和组织以适用本国法为原则,但有关公民义务、婚姻、家庭、继承、特殊犯罪等,适用其居住国的法
C、依据国际条约和惯例,享有外交特权和司法豁免权的人,则适用其本国的法
D、该原则以属地主义原则为基础
(  C  )
18、法官法、检察官法所属的法律部门是
A、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B、行政法
C、宪法相关法
D、刑法
(  D  )
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政法法律部门的是( )
A、行政处罚法
B、行政复议法
C、行政许可法
D、劳动法
(  D  )
20、我国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该省的《食品卫生条例》,关于该地方性法规,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该法规所规定的内容主要属于行政法部门
B、该法规如果不与上位法冲突,法院审理相关案件时可直接适用
C、该法规虽仅在该省范围适用,但从效力上看具有普遍性
D、该法规的效力低于食品卫生方面的部门规章
(  B  )
2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15条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实施罚款处罚,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实行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收缴的罚款应当全部上缴国库。”关于该条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达的是禁止性规则
B、表达的是强行性规则
C、表达的是程序性原则
D、表达了法律规则中的法律后果
(  B  )
22、《司法行政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对律师、律师事务所进行处罚,应当依照《司法行政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进行”,这一条文所表达的法律规则属于
A、授权性规则
B、规定作为义务的规则
C、规定不作为义务的规则
D、禁止性规则
(  C  )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对这条规定,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这一条的内容是法律规则
B、一切民事案件均可以优先适用这一条文
C、该条内容也属于法律规范
D、该条内容起到的是选择性指引作用
(  D  )
24、法律格言云:“不确定性在法律中受到非难,但极度的确定性反而有损确定性”。对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法律中允许有内容本身不确定,而是可以援引其他相关内容规定的规范
B、借助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可提高法律的确定性
C、通过法律原则、概括条款,可增强法律的适应性
D、为了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必须在一个法律条文内完整表述一个的法律规则全部要素
(  C  )
25、张某通过潜心钻研发明了一项新技术并因此而获得专利权。张某对该发明专利所享有的权利属于( )
A、特殊权利
B、对人权利
C、对世权利
D、基本权利
(  B  )
26、黄某于2000年4月在某市住宅区购得一套住房,2001年7月取得房产证。当年10月黄某将住房租借给廖某。廖某在装修该房时损坏自来水管道,引起漫水,将楼下住户陈某的住房浸泡。陈某要求廖某予以赔偿。对此事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黄某对自己所购买的住房仅有相对权,故其法律义务也是相对的
B、廖某承担的租赁期满返还住房的义务,属于相对义务
C、陈某对廖某享有绝对权利
D、廖某对陈某负有第一性义务
(  D  )
27、法律格言云:“不确定性在法律中受到非难,但极度的确定性反而有损确定性”。对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法律中允许有内容本身不确定,而是可以援引其他相关内容规定的规范
B、借助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可提高法律的确定性
C、通过法律原则、概括条款,可增强法律的适应性
D、凡规定义务的,即属于极度确定的;凡规定权利的,即属于不确定的
(  C  )
28、关于权利本位的法律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基本权利的保障和基本义务的分配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权利为目的,义务为手段;权利为第一性因素,义务为第二性因素,权利是义务存在的依据和意义
C、公民只能根据法律的授权享有作为或不作为的自由
D、权利只受法律的限制,且法律对权利的限制仅以防止损害他人权利为目的
(  C  )
2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私法行为的为与不为、为的方式等一般受到法律的限制,公法行为则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
B、积极行为就是合法行为,消极行为就是违法行为
C、主行为违法或无效,从行为亦违法或无效
D、公权利主体从事的行为都是公法行为,私权利主体从事的行为都是私法行为
(  C  )
30、下列表述可以成立的是( )
A、甲杀死了乙,甲的杀人行为不会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
B、王某被李某故意伤害致死,引起王某妻子、子女之间继承法律关系的是法律行为
C、林某因他杀死亡,其与妻子的婚姻法律关系因此而终结。引起该婚姻关系终结的死亡事件属于法律事件
D、已加入甲国国籍的原福建人沈某在乙国印制人民币假钞20万元,其行为是否适用中国法律,属于法的空间效力问题
(  B  )
31、张某因其妻王某私自堕胎,遂以侵犯生育权为由诉至法院请求损害赔偿,但未获支持。张某又请求离婚,法官调解无效后依照《婚姻法》中“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的规定判决准予离婚。对此,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引起王某与张某婚姻关系的消灭是由法律事件引起的
B、张某主张的生育权属于相对权
C、张某与王某的之间法律关系属于纵向法律关系
D、张某提起诉讼而引起的法律关系,属于张某与王某婚姻法律关系的主法律关系
(  A  )
32、法人的权利能力 ( )
A、自法人成立时产生,至法人解体时消灭
B、与公民的权利能力相同
C、不因法人的不同而不同
D、其范围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的权利能力决定
(  C  )
33、刑事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权属于( )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监狱
(  D  )
34、根据教材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免责的条件和情况的是( )
A、甲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而伤害他人
B、乙精神失常而纵火
C、丙实施正当防卫而致正在实施抢劫行为的犯罪嫌疑人重伤
D、丁将拒不偿还自己20万元借款的债务人汽车1辆进行了扣押
(  A  )
35、责任法定原则直接体现的是( )
A、法治原则
B、平等原则
C、公平原则
D、差别原则
(  D  )
36、乙借甲10000元,还款期限已满但始终借故不予归还,甲多次讨要,乙却远走他乡。半年后,甲出差外地,于大街上偶遇开私家车并已定居该地的乙,但乙仍拒绝还债,甲遂将乙的汽车钥匙拔下拿走并到该地法院递交民事诉状请求法院判令乙偿还债务,乙则反诉甲侵犯其合法财产权。甲强行将乙车钥匙拿走的行为虽然侵犯了乙的财产所有权,但法院并未对该行为追究法律责任。法院免除甲侵犯他人财产权的责任,属于哪一种免责情形?( )
A、时效免责
B、补救免责
C、协议免责
D、自助免责
(  C  )
3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刑事责任的主体不仅包括公民,还包括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
B、引起民事责任的行为,既有民事违法行为、违约行为,也有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C、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只能是被动承担而不能是主动承担
D、行政处罚并非任何行政机关都能作出,行政处分则可以由任何行政机关作出
(  A  )
38、下列有关法律后果、法律责任、法律制裁和法律条文等问题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任何法律责任的设定都必定是正义的实现
B、法律后果不一定是法律制裁
C、承担法律责任并不必然意味着接受法律制裁
D、不是每个法律条文都有法律责任的规定
(  A  )
39、下列关于法的起源的理解,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法学学说的是( )
A、法是自然永恒理性的体现,法的起源与所有制、阶级、国家无关
B、法起源过程受到道德和宗教的深刻影响
C、法起源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
D、法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是法正式产生的标志
(  A  )
40、关于法的历史类型,下列选项中可以成立的是( )
A、一定的法的历史类型是与一定的基本社会形态和国家类型相适应的
B、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C、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唯一基本条件是暴力型社会革命
D、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在世界范围内是同步的
(  C  )
4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科学立法原则基本要求的是( )
A、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立足基本国情
B、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法律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
C、社会生活诸领域立法齐头并进,发挥改革对立法的引领作用
D、科学合理地规定权利与义务、职权与职责
(  A  )
42、《立法法》规定,“立法应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这体现的是( )
A、依法立法原则
B、比较立法原则
C、民主立法原则
D、科学立法原则
(  B  )
43、根据法理学通说,下列选项中,属于司法的是( )
A、某人民政府依法对张某与王某土地使用权争议进行处理
B、某人民法院依法对李某与赵某之间合同纠纷进行审理
C、某人民调解组织对周某与吴某之间宅基地纠纷进行调解
D、某公安局对某治安案件的违法行为人作出拘留决定
(  C  )
44、卡尔·马克思说:“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法官除了法律没有别的上司。”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法官的法律世界与其他社会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等)没有关系
B、法官的裁判权不受制约
C、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但必须是法律的奴仆
D、在法律世界中(包括在立法领域),法官永远是其他一切法律主体(或机构)的上司
(  B  )
45、下列职务依照宪法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公民担任的是( )。
A、自治州副州长
B、自治区主席
C、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人员
D、自治区人民法院法官
(  A  )
46、公民的概念和人民的概念相比( )。
A、公民的范围要比人民的范围广
B、人民的范围要比公民的范围广
C、公民的范围等同人民的范围
D、公民的范围与人民的范围完全不同
(  C  )
47、年 3 月 11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 )。
A、平等、团结
B、平等、团结、互助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D、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友爱
(  C  )
48、现行《宪法》明确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 )。
A、提出建议的权利
B、要求给予刑事处罚的权利
C、取得赔偿的权利
D、提出批评的权利
(  A  )
49、现阶段,我国的统一战线是( )。
A、爱国统一战线
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反对世界霸权统一战线
(  A  )
50、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 )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A、宪法和法律
B、党章
C、章程
D、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