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精选样卷

本试卷为法理精选样卷,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法理精选样卷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C  )
1、根据权利义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可以把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划分为( )
A、第一性权利义务、第二性权利义务
B、绝对权利义务、相对权利义务
C、基本权利义务、普通权利义务
D、个体权利义务、集体权利义务
(  A  )
2、下列不属于法的社会作用的是( )
A、预测作用
B、维护社会秩序与和平
C、推动社会变迁或变化
D、保障社会整合或融合
(  D  )
3、胡某因有事外出,便雇用一保姆临时在家照看孩子,事后付给保姆酬劳500元钱。关于胡某夫妇与保姆之间法律关系的客体,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孩子
B、保姆
C、孩子的安全、健康
D、照看孩子的劳务和500元报酬
(  C  )
4、下列关于行政处罚中“一事不再罚原则”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
A、一个违法行为不能进行多种行政处罚
B、两个行政机关分别依据不同的法律规范给予当事人两个罚款的处罚
C、对一个违法行为已由一个行政机关依法进行了罚款,其他行政机关不能再对其进行罚款
D、一个违法行为,多个处罚主体不能根据不同的法律规范作出不同种类的处罚。
(  D  )
5、有权国家机关进行的旨在赋予已经存在的某些习惯、判例、法理、国际条约或其它规范以法的效力的活动是( )。
A、制定法
B、修改法
C、变动法
D、认可法
(  A  )
6、法的制定是( )。
A、国家专有的活动
B、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共有的活动
C、统治阶级的一般活动
D、统治阶级政党特有的活动
(  B  )
7、法的( ),包括维护阶级统治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A、规范作用
B、社会作用
C、预测作用
D、指引作用
(  D  )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正式法律渊源的是( )。
A、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B、经济特区的地方性法规
C、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
D、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案例
(  C  )
9、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称为( )。
A、法的约束力
B、法的继承性
C、法的溯及力
D、法的统一性
(  B  )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分析法学派观点的是( )
A、法是主权者的命令,恶法亦法
B、法与道德密不可分
C、法学家的任务在于分析实在法
D、法的效力来自于它的权威制定性
(  C  )
11、以下关于法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理学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法律现象
B、法理学从不关注法律生活中的具体的问题或事件
C、法理学属于理论法学,它思考和研究法律现象的一般性、普遍性问题
D、法理学以本国法律现象的一般理论为研究范围
(  A  )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我国,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统领着其他法律部门,这体现了法的统一性
B、在我国,各省级人大及常委会可以制定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的地方性法规,这属于法的统一性的例外
C、在我国,西藏自治区通过制定单行条例,在法定结婚年龄上允许与《婚姻法》不同,这违背了法的统一性
D、在美国,联邦和各州均有宪法,这说明美国的法律没有统一性
(  C  )
13、下列选项中,符合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理论的是
A、阶级社会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是全体公民的公共意志
B、阶级社会法律中保护被统治阶级利益的内容,体现了被统治阶级的独立意志
C、阶级社会法律也须执行社会职能
D、统治者个人对阶级社会的法律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  B  )
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古代汉语中的“法”既可指哲理意义上的法也可指国法意义上的法
B、在中国古代,“天理”、“礼”、“天命”属于国法意义上的法;“律”则属于哲理意义上的法
C、法学领域存在应然法(自然法)、实然法(实在法)等不同范畴,这是在法的概念问题上始终存在争议的重要原因
D、法的语义不确定,导致不同人在谈论“法”时各自所指对象(客体)往往不同
(  C  )
15、,某国政府批准在实验室培育人兽混合胚胎,以用于攻克帕金森症等疑难疾病的医学研究。该决定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议。对此,下列哪一评论是错误的?
A、目前人兽混合胚胎研究在法律上尚未有规定,这是成文法律局限性的具体体现
B、人兽混合胚胎研究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及时立法给予规范和调整
C、如该国立法机关为此制定法律,则制定出的法律必然是该国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D、如该国立法机关为此制定法律,则制定出的法律发挥的职能(社会作用)属于社会管理职能
(  C  )
16、我国法理学界多数学者在讨论法的概念、法的外延时针对的是作为实在法的“国法”。据此通说,从世界范围来看,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法”的是
A、国家专门机关制定的“法”和国家通过明示和默示方式认可的“法”
B、法院或法官在判决中创制的规则(判例法)
C、国家虽未以任何方式认可,但与制定法不冲突且具有合理性、长期通行于一定区域的民间习惯
D、某些国家中执行国法职能的教会法(例如伊斯兰法系国家的伊斯兰教规教义)
(  B  )
17、在当代中国,由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依法制定和修改的,有关行政管理和管理行政事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指( )
A、行政法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政府规章
(  C  )
18、某法院在审理一起合同纠纷案时,参照最高法院发布的第15号指导性案例所确定的“法人人格混同”标准作出了判决。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我国,指导性案例是正式的法的渊源
B、判决是规范性法律文件
C、我国的指导性案例并非判例法
D、在我国,最高法院和各级法院均可发布指导性案例
(  D  )
19、我国法理学界通说认为当代中国不应实行判例法制度,下列选项不属于该通说理由的是( )
A、不适合我国形成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
B、中国并没有长期牢固的判例法历史传统
C、中国的法官、律师缺乏判例法方法论思维和经验
D、法官参考判例审理案件,不符合“同案同处”的平等原则
(  B  )
20、甲公司是瑞士一集团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该公司将SNS柔性防护技术引入中国,在做了大量的宣传后,开始被广大用户接受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原甲公司员工古某利用工作之便,违反甲公司保密规定,与乙公司合作,将甲公司的14幅摄影作品制成宣传资料向外散发,乙公司还在其宣传资料中抄袭甲公司的工程设计和产品设计图、原理、特点、说明,由此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甲公司起诉后,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 )的有关规定,判决乙公司立即停止侵权、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5万元。针对本案和法院的判决,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一切国际条约均不得直接作为国内法适用
B、《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可以视为中国的法律渊源
C、《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在我国属于非正式的法律渊源
D、我国法院受理该案,依据的是保护主义原则
(  D  )
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384条第1款的解释》,属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B、某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撤销某刑事案件一审判决、发回重审的决定,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
C、某自治县人大通过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条例》,属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D、某县政府发布的《关于禁止在本县城区范围内占道经营的通告》,属于规范性文件
(  A  )
22、指导性案例是最高人民法院确定并统一发布的,对全国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类似案例时应当参照的案例。就此,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说法是
A、指导性案例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同案同判”
B、法官审判类似案件时,指导性案例发挥的是“参考”作用
C、指导性案例是当代中国的正式法源
D、指导性案例等同于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法
(  D  )
23、关于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
A、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是成文法与不成文法的划分标准
B、有文字形式的法,不一定就是成文法
C、判例法通过文字表达,但它属于不成文法
D、我国没有不成文法
(  D  )
24、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
A、法的内容、价值取向是划分实体法与程序法的标准
B、实体法以实体正义为价值取向
C、违法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一般由实体法来规定
D、程序法以程序正义为价值取向,它与社会成员的权利义务无关,不具有独立价值
(  D  )
25、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法律体系中七大法律部门之一的是
A、合同法
B、诉讼法
C、婚姻家庭法
D、社会法
(  C  )
26、关于法律原则的适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案件审判中,先适用法律原则,后适用法律规则
B、案件审判中,法律原则都必须无条件地适用
C、法律原则的适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
D、法律原则的适用采取“全有或全无”的方式
(  D  )
27、李某欲购私家车,遂用自己的8万元积蓄和借朋友王某的2万元购买汽车一辆自用。某日,李某驾车出游,在正常行驶中被驾车闯红灯的张某将车灯撞坏。就此,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
A、李某就自己名下的汽车享有绝对权利、对世权利
B、李某偿还所欠王某款项的义务,属于相对义务
C、李某向张某索赔的权利,属于相对权利、对人权利
D、张某因撞坏李某汽车而对李某负有第一性义务
(  D  )
28、欲“把权力装进笼子”,必先正确认识私权利( )与公权利( )的关系。对于二者的关系,以下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
A、权力来源于权利
B、权力服务于权利
C、权力要受到权利和权力的制约
D、权力“批准”和“创造”了权利
(  D  )
29、不属于法律行为构成的外在方面的是( )
A、外在的行动
B、行为方式
C、具有法律意义的结果
D、行为认知
(  B  )
30、李某就其私有房产一处与王某签订了房产买卖合同,王某付给李某人民币20万,李某在与王某依有关法律规定办理了房产过户登记、交纳了房产交易税后,将房产交予王某使用。李某和王某的上述行为中,不包含( )
A、个人行为
B、单方行为
C、自主行为
D、要式行为
(  C  )
31、下列选项中列举了几种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情形,其中,属于直接由法律行为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是( )
A、某次空难事故导致了遇难者亲属与航空公司之间形成一定的法律关系
B、某出租房屋的租赁期限届满,原租赁法律关系消灭
C、赵某因考试作弊被学校取消了取得学位的资格,赵某和学校之间的高等教育法律关系发生了变化
D、甲与乙为夫妻,后甲被丙杀害,甲乙之间的夫妻法律关系消灭
(  D  )
32、引起同一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所形成的整体,称为( )
A、单一事实
B、复杂事实
C、整体事实
D、事实构成
(  D  )
33、不能完全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公民属于( )
A、无行为能力人
B、特殊行为能力人
C、完全行为能力人
D、限制行为能力人
(  A  )
34、公民要成为法律关系主体并能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必须具有( )
A、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B、固定住所
C、某国公民资格
D、一定的财产
(  C  )
35、由于水灾使铁路中断,导致某运输合同不能按期履行。引起该运输合同法律关系变更的法律事实,属于( )
A、无效行为
B、违法行为
C、法律事件
D、合法行为
(  C  )
36、责任与处罚相当原则直接体现的是( )
A、法治原则
B、平等原则
C、公平原则
D、差别原则
(  C  )
37、根据教材观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说法是( )
A、免责就是无责任
B、免责就是免除责任主体的全部责任
C、被免责的责任主体事实上违反了法律
D、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是否属于免责的情形,在法学界不存在争论
(  D  )
38、中学生小张课间打篮球时被同学小黄撞断锁骨,小张诉请中学和小黄赔偿1.4万余元。法院审理后认为,虽然2被告对原告受伤均没有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但原告毕竟为小黄所撞伤,该校的不当行为也是伤害事故发生的诱因,且原告花费1.3万余元治疗后尚未完全康复,依据公平原则,法院酌定被告各补偿3000元。关于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法院对被告实施了法律制裁
B、法院对被告采取了不诉免责和协议免责的措施
C、被告承担法律责任主要不是因为行为与损害间存在因果关系
D、法院判决“被告各补偿3000元”,这属于由被告被动承担民事法律责任,但不属于法律制裁
(  B  )
3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最初的法律与宗教、道德是绝对分离的
B、最早的司法程序往往采用神明裁判的方式
C、原始习惯不承担政治职能,法的唯一任务就是承担政治职能
D、氏族习惯不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所以没有强制性
(  C  )
40、关于守法,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
A、守法既包括依法行使权利(权力)也包括依法履行义务(职责)
B、守法是法的实施的基本形式之一
C、在我国,除执政党之外,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是守法的主体
D、守法的范围与一个国家的法律渊源密切相关
(  D  )
41、某市郊区一家造纸厂长期向河中排放污水,引起媒体关注。当记者到该市环保局采访有关情况时,该局负责人称:“环保局没有接到过群众举报,因此环保局对该造纸厂排放污水的行为不掌握情况,因此一直没有处理。”该环保局负责人的上述表述,体现了他对执法的哪一特征没有深刻理解或正确理解?( )
A、执法主体的特定性
B、执法内容的广泛性
C、执法活动的权威性
D、执法行为的主动性和单方面性
(  D  )
42、关于当代中国的法律监督,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
A、狭义上的法律监督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检查、监察、督促和指导以及由此形成的法律制度
B、法律监督的主体也是法律监督的对象
C、监察机关的监督属于国家机关的监督,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的全覆盖
D、法律监督的方式具有单一性
(  B  )
43、我国宪法规定,解释宪法的机关是( )。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最高人民法院
(  C  )
4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 )监督。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
C、原选举单位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  )
45、公民享有其他权利的先决条件是( )。
A、宗教信仰自由
B、人身自由
C、政治权利和自由
D、受教育权
(  B  )
46、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
A、最高审判机关
B、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最高执法机关
D、唯一法律监督机关
(  C  )
47、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 )。
A、五年
B、五届
C、两届
D、三年
(  D  )
48、我国现行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 )年通过的。
A、1954
B、1975
C、1978
D、1982
(  D  )
4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  )
5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
A、我国各族人民一律平等
B、工人阶级领导
C、少数服从多数
D、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