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法理模拟

本试卷为2023年法理模拟,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法理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C  )
1、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设定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数额由 机关规定。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属的厅、局。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  A  )
2、某企业对县国税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以向 申请复议。
A、该国税局的上一级国税局
B、县人民政府
C、该国税局的上一级国税局和县人民政府
D、该国税局的上一级国税局或县人民政府。
(  D  )
3、钱某出售劣药,使购买其劣药的李某吃后中毒住院抢救,钱某这一违法行为尚未构成犯罪,对此,钱某应当
A、受到行政处罚
B、依法承担给李某造成损害的民事责任
C、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
D、既要受到行政处罚,又要依法承担给李某造成损害的民事责任。
(  D  )
4、法律实施的最主要的保障是( )。
A、社会舆论
B、传统力量
C、人们的自觉维护
D、国家强制力
(  D  )
5、“徒法不足以自行”说明 ( )。
A、法律可有可无
B、法律万能
C、要人治不要法治
D、法律作用有局限性
(  D  )
6、一个打算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人,总会考虑到主管部门是否能对自己的申请核准登记并颁发营业执照。这涉及法的( )。
A、教育作用
B、强制作用
C、评价作用
D、预测作用
(  B  )
7、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它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 )。
A、法律规范
B、法律概念
C、法律原则
D、法律技术性规定
(  D  )
8、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之一的国际条约是指( )。
A、国际宣言
B、国际公约
C、国际协定
D、我国同外国缔结或我国加入并生效的国际规范性法律文件
(  B  )
9、9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规定:”本决定自1993年1月1日起施行。本决定施行前提出的专利申请和根据该申请授予的专利权,适用修改以前的专利法的规定。“该条规定说明该决定在法的溯及力上( )。
A、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B、实行从旧原则
C、实行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D、实行从新原则
(  D  )
10、下列有关“国法”的理解,哪一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
A、“国法”是国家法的另一种说法
B、“国法”仅指国家立法机关创制的法律
C、只有“国法”才有强制性
D、无论自然法学派,还是实证主义法学派,都可能把“国法”看作实在法
(  D  )
11、法对人的行为及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发生的影响,在法理学中称为
A、法的价值
B、法的目的
C、法的效力
D、法的作用
(  B  )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古代汉语中的“法”既可指哲理意义上的法也可指国法意义上的法
B、在中国古代,“天理”、“礼”、“天命”属于国法意义上的法;“律”则属于哲理意义上的法
C、法学领域存在应然法(自然法)、实然法(实在法)等不同范畴,这是在法的概念问题上始终存在争议的重要原因
D、法的语义不确定,导致不同人在谈论“法”时各自所指对象(客体)往往不同
(  D  )
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立法法中既包含实体性内容,也包含程序性内容
B、国家机关组织法、选举法等宪法相关法既包括实体性内容也包括程序性内容
C、作为实体法的行政法之中,包含大量行政程序规定的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D、我国的《宪法》、《刑法》、《民法总则》既是实体法,也是程序法
(  D  )
14、我国法理学界通说认为当代中国不应实行判例法制度,下列选项不属于该通说理由的是( )
A、不适合我国形成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
B、中国并没有长期牢固的判例法历史传统
C、中国的法官、律师缺乏判例法方法论思维和经验
D、法官参考判例审理案件,不符合“同案同处”的平等原则
(  B  )
15、律师潘某认为《母婴保健法》( )与《婚姻登记条例》( )关于婚前检查的规定存在冲突,遂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了进行审查的建议。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母婴保健法》的法律效力高于《婚姻登记条例》
B、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后认定存在冲突,则有权改变或撤销《婚姻登记条例》
C、《婚姻登记条例》属于行政法规
D、《母婴保健法》属于“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  A  )
16、司法审判中,当处于同一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个问题上有不同规定时,法官可以依据下列哪一选项中法的适用原则进行审判?
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
B、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C、国际法优于国内法
D、法溯及既往
(  C  )
17、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属于( )
A、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B、法规
C、法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具有同等地位和效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D、国家政策
(  D  )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组成部分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法》(草案)
B、《欧洲人权公约》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我国为该公约成员国)
(  A  )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社会法的立法主旨在于保护劳动者和弱势群体的利益
B、经济关系只能由经济法来调整
C、法律部门如何划分,是在国家有关法律中明文规定的
D、人民法院组织法属于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  A  )
20、关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与法律条文,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 )
A、假定部分在法律条文中不能省略
B、行为模式在法律条文中可以省略
C、法律后果在法律条文中可以省略
D、法律规则三要素在逻辑上缺一不可
(  C  )
21、下列哪一表述属于法律规则?
A、公民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B、民事活动应当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C、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
D、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  C  )
22、《深圳经济特区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若干规定》第4条规定“餐饮业经营者不得以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名称、别称、图案制作招牌、菜谱招徕、诱导顾客。”这一条文表达的法律规则属于( )
A、授权性规则
B、任意性规则
C、确定性规则
D、准用性规则
(  D  )
23、关于法律语言、法律适用、法律条文和法律渊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法律语言具有开放性,但这并不能否定法律的确定性
B、法律适用并不是适用法律条文自身的语词,而是适用法律条文所表达的意义
C、社会风俗习惯作为非正式的法律渊源,可以支持对法律所作的解释
D、一个法律条文就是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
(  B  )
24、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消极义务的范畴?
A、子女赡养父母
B、严禁刑讯逼供
C、公民依法纳税
D、紧急避险
(  B  )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法律关系主体所拥有的全部权利都要通过以自己履行义务而获得
B、根据教材观点,法律责任是责任主体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招致的第二性义务
C、现代社会的法的首要、唯一的价值在于建立秩序
D、诉讼法以规定诉讼程序为主,它不涉及社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  C  )
26、张某通过潜心钻研发明了一项新技术并因此而获得专利权。张某对该发明专利所享有的权利属于( )
A、特殊权利
B、对人权利
C、对世权利
D、基本权利
(  B  )
27、许某与妻子林某协议离婚,约定8岁的儿子小虎由许某抚养,林某可随时行使对儿子的探望权,许某有协助的义务。离婚后两年间林某从未探望过儿子,小虎诉至法院,要求判令林某每月探视自己不少于4天。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依情理林某应探望儿子,故从法理上看,法院可判决强制其行使探望权
B、从理论上讲,权利的行使与义务的履行均具有其界限
C、林某的探望权是林某必须履行一定作为或不作为的法律约束
D、许某的协助义务只是一种积极义务
(  B  )
28、教材中的对世权利( )也称( )
A、基本权利
B、绝对权利
C、普通权利
D、第一性权利
(  D  )
29、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说法是( )
A、法律未予禁止的行为就是合法行为
B、违法行为不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C、合法行为可以是违背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善良风俗的行为
D、合法行为应当至少是无害于社会的行为
(  D  )
30、实验室管理员某甲将其从实验室偷拿的剧毒化学品氰化钾0.5克投入其情敌某乙的水杯中,某乙豢养之宠物狗将水杯打翻并饮用了洒落地上的水后迅即死亡,某乙幸免于难。案发后某甲一直辩称只是想教训一下某乙而不是要将其毒死,但法官仍认定某甲构成故意杀人( )罪。就法官作出的这一认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法官考虑了某甲的外在行动
B、法官考虑了某甲的行为手段
C、法官考虑了某甲的动机、目的和认知能力
D、从任何意义上说,某甲的行为都没有损害结果
(  B  )
31、关于法律行为,以下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
A、不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不是法律行为
B、不合法的行为不是法律行为
C、没有任何外在行动的法律行为是不存在的
D、没有结果的行为一般不能视为法律行为
(  A  )
32、赵某在行驶中的地铁车厢内站立,因只顾看手机而未抓扶手,在地铁紧急制动时摔倒受伤,遂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法院认为,《侵权责任法》规定,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失的,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地铁公司在车厢内循环播放“站稳扶好”来提醒乘客,而赵某因看手机未抓扶手,故存在重大过失,应承担主要责任。综合各种因素,判决地铁公司按40%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对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赵某受伤是形成他与地铁公司之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该法律事实属于法律行为
B、该案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属第二性的法律关系
C、该案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属于保护性法律关系
D、赵某购票、地铁公司售票形成了赵某与地铁公司之间的调整性法律关系,该法律关系属于横向法律关系
(  B  )
33、张某因其妻王某私自堕胎,遂以侵犯生育权为由诉至法院请求损害赔偿,但未获支持。张某又请求离婚,法官调解无效后依照《婚姻法》中“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的规定判决准予离婚。对此,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引起王某与张某婚姻关系的消灭是由法律事件引起的
B、张某主张的生育权属于相对权
C、张某与王某的之间法律关系属于纵向法律关系
D、张某提起诉讼而引起的法律关系,属于张某与王某婚姻法律关系的主法律关系
(  A  )
34、法人的权利能力 ( )
A、自法人成立时产生,至法人解体时消灭
B、与公民的权利能力相同
C、不因法人的不同而不同
D、其范围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的权利能力决定
(  D  )
35、引起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的两个最主要条件是( )
A、法律关系主体和法律关系客体
B、法律主体和法律规范
C、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
D、法律规范和法律事实
(  A  )
36、“违法者应当对自己出于自由意志作出的违法行为负责”,在法律责任的本质问题上持此观点的是 ( )
A、道义责任论
B、规范责任论
C、社会责任论
D、否定性评价论
(  B  )
37、下列构成法律责任竞合的情形是( )
A、方某因无医师资格开设诊所被卫生局没收非法所得,并被法院以非法行医罪判处3年有期徒刑
B、王某通话时,其手机爆炸导致右耳失聪,可选择以侵权或违约为由追究手机制造商法律责任
C、林某因故意伤害罪被追究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D、公务员刘某因故意杀人罪被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  C  )
38、家住偏远山区的王某将入室抢劫的刘某捆绑起来,关押了6小时之后,才将刘某押送到20公里以外的乡派出所。王某关押刘某的行为可以免除法律责任,这属于( )
A、协议免责
B、补救免责
C、自助免责
D、人道主义免责
(  C  )
39、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法的起源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法是从来就有的,有人类社会就有法
B、法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在原始社会成熟阶段的产物
C、法来源于原始习惯
D、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正式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  B  )
40、立法体制的核心是( )
A、立法权的运行体系和制度
B、立法权限的体系和制度
C、立法内容和立法原则
D、立法技术和立法程序
(  B  )
41、关于立法权限、立法权运行和立法权载体诸方面的体系和制度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称为( )
A、立法体系
B、立法体制
C、立法制度
D、立法程序
(  B  )
42、根据法理学通说,下列选项中,属于司法的是( )
A、某人民政府依法对张某与王某土地使用权争议进行处理
B、某人民法院依法对李某与赵某之间合同纠纷进行审理
C、某人民调解组织对周某与吴某之间宅基地纠纷进行调解
D、某公安局对某治安案件的违法行为人作出拘留决定
(  A  )
43、我国古代许多法理名言都说明了法的实施的重要性,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此类法理名言的是( )
A、“有治人,无治法”
B、“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C、“法立而不行,与无法等”
D、“立法非以为观美也,期于行焉,法立而必施,令出而必行”
(  A  )
44、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 )。
A、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B、基层政权机关
C、基层政权机关的派出机关
D、基层政权机关的派出机构
(  A  )
45、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家为了( )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与补偿。
A、公共利益
B、公共要求
C、公共秩序
D、公共管理
(  C  )
46、具有我国公民资格的法定条件是( )。
A、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
B、获得批准
C、具有中国国籍
D、出生在中国
(  C  )
47、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 )。
A、1/2至1倍
B、1/3至1/2倍
C、1/3至1倍
D、1/5至1/2倍
(  D  )
48、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 )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A、生态平衡
B、生存环境
C、自然环境
D、生态环境
(  A  )
49、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 )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A、检察机关
B、其他执法机关
C、司法行政机关
D、监察机关
(  B  )
50、根据《宪法》的规定,( )是我国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地方各级人大
C、地方各级党委
D、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相关标签:
  • 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