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

本试卷为法理,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法理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B  )
1、权利和利益在法律上是密不可分的,权利就是法律所承认和保护的( )。
A、目的
B、利益
C、手段
D、形式
(  C  )
2、只违反了社会主义道德,尚未违反社会主义法律的行为是( )。
A、伪证
B、诈骗
C、撒谎
D、诬告
(  B  )
3、部委规章可以创设行政处罚的范围是下列哪个选项
A、警告与罚金
B、警告与一定数额的罚款
C、警告、罚款与没收财产
D、限制人身自由、吊销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  D  )
4、因关某以刻划方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公安分局决定对其作出拘留10日,罚款500元的处罚。关某申请复议,并向该局提出申请、交纳保证金后,该局决定暂缓执行拘留决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关某的行为属于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B、公安分局应告知关某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C、复议机关只能是公安分局的上一级公安机关
D、如复议机关撤销对关某的处罚,公安分局应当及时将收取的保证金退还关某。
(  A  )
5、法的初级本质是指( )。
A、法律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
B、法的内容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决定性因素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D  )
6、下列哪项是关于法的本质的叙述?( )。
A、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C、法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D、阶级对立社会的法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
(  A  )
7、我国刑法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这属于( )。
A、法律原则
B、法律概念
C、法律关系
D、法律规则
(  D  )
8、《婚姻法》第19条第1款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该法律规则属于( )。
A、禁止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准用性规则
D、任意性规则
(  D  )
9、把法律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的主要依据是( )。
A、适用范围不同
B、制定和表达方式不同
C、制定和实施的主体不同
D、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
(  C  )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公法?( )
A、刑法
B、宪法
C、公司法
D、选举法
(  B  )
11、在西方法学史中,20世纪初形成了一个法学流派,它强调研究法律的社会作用、法律规则生效的条件以及法律与其他社会控制方式的联系,尤其认为有实效的法才是有效的法。这一流派还认为法应体现和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主张加强社会福利立法,认为法是社会控制的形式,从而发起和推动了“法的社会化”潮流,它是 ( )
A、自然法学派
B、社会法学派
C、历史法学派
D、分析法学派
(  D  )
12、关于法的教育作用和强制作用,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法的教育作用既可以通过对合法行为的鼓励和保护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来实现
B、法的强制作用针对的是违法者的违法行为
C、法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规范作用的保障
D、法治社会的法,完全依靠国家强制来实施
(  B  )
13、卡尔·马克思说:“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关于马克思这段话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从性质上看,有民主的法律,也有专制的法律
B、在实行民主的国家,君主或者国王不可以参与立法
C、在实行专制的国家,国王的意志可以上升为法律
D、实行民主的国家,也是实行法律至上原则的国家
(  C  )
14、我国法理学界多数学者在讨论法的概念、法的外延时针对的是作为实在法的“国法”。据此通说,从世界范围来看,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法”的是
A、国家专门机关制定的“法”和国家通过明示和默示方式认可的“法”
B、法院或法官在判决中创制的规则(判例法)
C、国家虽未以任何方式认可,但与制定法不冲突且具有合理性、长期通行于一定区域的民间习惯
D、某些国家中执行国法职能的教会法(例如伊斯兰法系国家的伊斯兰教规教义)
(  C  )
15、某法院在审理一起合同纠纷案时,参照最高法院发布的第15号指导性案例所确定的“法人人格混同”标准作出了判决。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我国,指导性案例是正式的法的渊源
B、判决是规范性法律文件
C、我国的指导性案例并非判例法
D、在我国,最高法院和各级法院均可发布指导性案例
(  B  )
16、下列规范性法律文件在生效或者实施之前必须报请有关机关批准的是( )
A、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B、某自治州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C、河北省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
D、某自治区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  C  )
17、关于法的效力和法的实效,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
A、法的效力通常指整体上的法具有的普遍约束力
B、法的实效是指法被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得到遵守和执行的实际效果,意在说明立法者所立之法是否产生了预期效果
C、法的实效是法的效力的前提,法的效力是法的实效的结果
D、法的效力具有应然性;法的实效具有实然性
(  A  )
18、下列有关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表述,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国际法有成文法与不成文法之分
B、国内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在领陆范围内适用的法律
C、国内法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均在全国范围内适用
D、国际法是国内法的渊源
(  B  )
19、“现今的很多法律格言都是在古罗马时期形成的,‘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就是一例。这一思想后来被古典自然法学派所推崇,并体现在法国人权宣言和美国宪法之中,形成了法不溯及既往原则”。根据此引文以及相关法学知识,下列正确的表述是:
A、古罗马时期的法律是用法律格言的形式表现的
B、“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法律效力原则
C、只有古典自然法学派强调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
D、法不溯及既往仅仅是人权宣言和宪法通行的效力原则
(  D  )
20、在我国法的正式渊源中,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制定和修改,效力不超出本行政区域范围,作为地方民事和行政案件司法依据之一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是指( )
A、行政法规
B、自治法规
C、行政规章
D、地方性法规
(  C  )
21、下列事项中可以由“狭义的法律”之外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规定的是( )
A、犯罪与刑罚
B、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
C、对社会公益行为的奖励
D、对公民人身自由的限制
(  A  )
22、下列规范性法律文件,不需要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实施或生效的是( )
A、省级人民政府规章
B、设区的市、自治州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C、设区的市、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D、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  C  )
23、法官法、检察官法所属的法律部门是
A、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B、行政法
C、宪法相关法
D、刑法
(  A  )
24、社会法是调整有关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会法侧重保障的对象的是
A、大型企业的权益
B、劳动者的权益
C、失业者的权益
D、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的权益
(  B  )
25、根据法理学通说,属于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的是( )
A、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B、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和调整方法
C、法律规范调整的效果
D、法律规范体现的阶级意志
(  C  )
26、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11年6月3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不属于( )
A、规范性法律文件
B、行政法
C、基本法律
D、法律
(  B  )
27、关于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理解和表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法律规则并不都由法律条文来表述,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
B、法律原则最大程度地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C、法律概念是解决法律问题的重要工具,但是法律概念不能单独适用
D、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
(  C  )
28、依《刑法》第180条第4款之规定,证券从业人员利用未公开信息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依照第1款的规定处罚;该条第1款规定了“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两个量刑档次。在审理史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一案时,法院认为,尽管第4款中只有“情节严重”的表述,但仍应将其理解为包含“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两个量刑档次,并认为史某的行为属“情节特别严重”。其理由是《刑法》其他条款中仅有“情节严重”的规定时,相关司法解释仍规定按照“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两档量刑。对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 )
A、第4款中表达的是准用性规则
B、第4款的规定可以避免法条重复表述
C、上述法律现象表明:不同的法律条文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D、上述法律现象表明:法律实践中适用的不是法律条文的语句本身,而是语句表达的意义
(  D  )
2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基本权利的是( )
A、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B、公民的选举权
C、公民的言论自由权
D、合同当事人一方对另一方享有的权利
(  B  )
30、黄某于2000年4月在某市住宅区购得一套住房,2001年7月取得房产证。当年10月黄某将住房租借给廖某。廖某在装修该房时损坏自来水管道,引起漫水,将楼下住户陈某的住房浸泡。陈某要求廖某予以赔偿。对此事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黄某对自己所购买的住房仅有相对权,故其法律义务也是相对的
B、廖某承担的租赁期满返还住房的义务,属于相对义务
C、陈某对廖某享有绝对权利
D、廖某对陈某负有第一性义务
(  C  )
31、刘某在某公司上班一年获工资10000元,但公司仍欠刘某2000元,刘某虽多次索要,公司仍无故拒付。就此事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说法是( )
A、刘某就自己已领取的工资享有相对权利(特殊权利、对人权利)
B、刘某向公司索要所欠工资的权利属于绝对权利(一般权利、对世权利)
C、刘某向公司索要所欠工资的权利属于第二性权利
D、公司因拖欠刘某工资而引起的义务属于一般义务(对世义务)
(  B  )
32、“权利是规定和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以该定义来判断,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是( )
A、权利意味着权利主体获得一定利益得到许可和保障
B、法律中确认的权利就是已实现的权利
C、权利的享有和行使有一定的界限
D、权利本身并不是利益
(  D  )
33、某人民法院派张某持单位书面委托书到某商场为单位订购一批办公用品并与该商场签订了合同。张某的行为不属于( )
A、私法行为
B、多方行为
C、代理行为
D、消极行为
(  D  )
34、,潘桂花、李大响老夫妇处置房产时,发现房产证产权人由潘桂花变成其子李能。原来,早在七年前李能就利用其母不识字骗其母签订合同,将房屋作价过户到自己名下。二老怒将李能诉至法院。法院查明,潘桂花因精神障碍,被鉴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据此,法院认定该合同无效。对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潘桂花被鉴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并不是对其身体行动能力的判断
B、李能的行为引起了保护性、第二性法律关系
C、潘桂花被鉴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对法律关系主体构成资格的一种认定
D、法院“认定该合同无效”的行为,不是法律行为
(  C  )
35、下列关系中属于法律关系的是( )
A、青年男女之间的恋爱关系
B、未经登记认可的收养关系
C、学生与其就读学校之间的关系
D、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义兄弟”、“义父子”关系
(  B  )
36、李某向王某借款200万元,由赵某担保。后李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立案。王某将李某和赵某诉至法院,要求偿还借款。赵某认为,若李某罪名成立,则借款合同因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赵某无需承担担保责任。法院认为,借款合同并不因李某犯罪而无效,判决李某和赵某承担还款和担保责任。关于该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若李某罪名成立,则出现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竞合
B、李某与王某间的借款合同法律关系属于调整性法律关系
C、王某的起诉是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产生的唯一法律事实
D、王某无权免除李某的民事责任
(  C  )
37、《民法总则》第187条规定:“民事主体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不影响承担民事责任;民事主体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责任。”关于该条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表达的是委任性规则
B、表达的是程序性原则
C、表达的是强行性规则
D、表达的是法律责任的竞合
(  B  )
38、撤销规范性法律文件、罢免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属于 ( )
A、民事制裁
B、违宪制裁
C、刑事制裁
D、行政制裁
(  C  )
3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的产生的标志的是( )
A、国家的产生
B、权利和义务观念的形成
C、成文法的出现
D、诉讼、审判的出现
(  B  )
40、根据《立法法》的要求,下列哪一事项可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以外的立法主体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规定( )?
A、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B、教育制度
C、对私有企业的财产征收制度
D、居民委员会、的村民委员会制度
(  B  )
41、7月5日,某公司高经理与员工在饭店喝酒聚餐后表示:别开车了,“酒驾”已入刑,咱把车推回去。随后,高经理在车内掌控方向盘,其他人推车缓行。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如机动车未发动,只操纵方向盘,由人力或其他车辆牵引,不属于酒后驾车。但交警部门指出,路上推车既会造成后方车辆行驶障碍,也会构成对推车人的安全威胁,建议酒后将车置于安全地点,或找人代驾。鉴于我国对“酒后代驾”缺乏明确规定,高经理起草了一份《酒后代驾服务规则》,包括总则、代驾人、被代驾人、权利与义务、代为驾驶服务合同、法律责任等共六章二十一条邮寄给国家立法机关。关于高经理起草的《酒后代驾服务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民法商法方面的法律规则
B、是立法建议
C、属于法的渊源
D、是规范性法律文件
(  D  )
42、下列各种活动中,哪一项不属于“立法”概念所指向的活动?( )
A、制定新法
B、认可某些习惯、判例、法理以法的效力
C、对现行法进行修改、补充或废止
D、拟订法律草案
(  B  )
43、关于执法及有关问题,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
A、狭义的执法不包括司法
B、“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中的“执法”是在狭义上使用的
C、行政执法是否依法进行,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准
D、公民与司法机关之间可能不形成具体的法律关系,但与执法机关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法律关系
(  C  )
4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每届任期是( )年。
A、三
B、四
C、五
D、七
(  B  )
45、宪法修正案中,在爱国统一战线里新增的社会阶层是( )。
A、社会主义劳动者
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  D  )
46、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包括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C、国家可以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
D、土地的所有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  B  )
47、下列哪个行政区域不是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 )。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恩和俄罗斯民族乡
C、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D、回族自治县
(  A  )
48、宪法区别于普通法律规范的首要特点是( )。
A、内容的根本性
B、效力的最高性
C、立法的原则性
D、实现的多层次性
(  D  )
49、自治县县长应具备什么法定条件( )。
A、居住在本行政区域内
B、年满四十五周岁
C、在实行区域自治的地方居住满十五年
D、是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
(  B  )
50、公民的人身自由包括( )。
A、言论自由
B、通信自由
C、结社自由
D、科学研究自由